袁總統正懷猜忌,極思把功名富貴籠絡孫、黃兩人,先時已授黃興為陸軍上將,與黎元洪、段祺瑞兩人,同日任命,且因孫文有誌築路,更與商議一妥當辦法,孫意在建設大公司,借外債六十萬萬,分四十年清還。袁總統麵上很是讚成,居然下令,特授孫文籌劃全國鐵路全權,一切借款招股事宜,盡聽首先酌奪,然後交議院議決、政府批準等情。嗣複與孫、黃屢次籌商,協定內政大綱八條,並電詢黎副總統,得了讚同的複詞,乃由總統府秘書廳通電宣布。其文雲:
民國統一,寒暑一更,庶政進行,每多濡緩,欲為根本之解決,必先有確定之方針。本大總統勞心焦思,幾廢寢食,久欲聯合各政黨魁傑,捐除人我之見,商榷救濟之方。適孫中山、黃克強兩先生先後蒞京,過從歡洽,從容討論,殆無虛日,因協定內政大綱;質諸國院諸公,亦翕然無間。乃以電詢武昌黎副總統,征其同意,旋得複電,深表讚成。其大綱八條如下:
(一)立國取統一製度。(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海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承認之根本。
此八條者,作為共和、國民兩黨首領與總攬政務之大總統之協定政策可也。各國元首,與各政黨首領,互相提攜,商定政見,本有先例。從此進行標準,如車有轍,如舟有舵,無旁撓,無中專,以阻趨於國利民福之一途,中華民國,庶有豸乎!此令。
政綱既布,孫文以國是已定,即欲離京,便向袁總統辭行,啟程南下。獨黃興尚有一大要事,不能脫身,因複勾留都門,稽延了好幾日。看官!道是何事?原來陸總理征祥,屢次請假,不願到任,袁總統以總理一職,關係重大,未便長此虛懸,遂與黃興談及,擬任沈秉坤為國務總理,否則或用趙秉鈞。注意在趙。沈曾為國民黨參議,黃興因他同誌,頗示讚成。旋與各黨員商議,各黨員言:“沈初入黨,感情未深,且係過渡內閣,總理雖是換過,閣員仍是照舊,若為政黨內閣起見,須要全數改易,方可達到目的,若隻得一孤立無助的總理,濟甚麼事?”黃興聽到這番言語,很覺有理,遂擱過沈秉坤,提及趙秉鈞。趙是個極機警的朋友,當唐紹儀組閣時,他一麵巴結袁總統,一麵複討好唐總理,竟投入同盟會中,做一會員。有此機變,所出後成宋案。黃興明知他是個騎牆人物,但頗想因這騎牆二字,令他兩麵調停,免生衝突,所以也有意舁他上台。中了人家的詭計。各黨員恰表讚同,乃公同議決,由黃興轉告老袁,袁得此信息,暗暗心喜,遂將趙秉鈞的大名,開列單中,齎交參議院,表決國務總理的位置。院中議員,國民黨已占了大半,還有一小半共和黨,就使反對趙秉鈞,也何苦投不同意票,硬做對頭,因此投票結果,統是同意二字,隻有兩票不同意。這兩票可謂獨立。總理決議覆谘袁總統,袁總統即正式任命,所有閣員,毫不變動。惟外交總長,初擬陸總理自兼,至此陸已解職,另選一個梁如浩,也得由參議院通過,令他任職。
黃興乘勢遍說各國務員,邀入國民黨。司法總長許世英,農林總長陳振先,工商總長劉揆一,交通總長朱啟鈐,均填寫入國民黨願書。教育總長範源濂,本隸共和黨,至是聞黃興言,左右為難,乃脫離共和黨籍,聲明不黨主義。財政總長周學熙,亦讚成國民黨黨綱,惟一時未寫願書。黃興又進告袁總統,勸他做國民黨領袖。看官!你想這老袁心中,本與國民黨有隙,令他入黨,分明是一樁難事,但又不好當麵決絕,左思右想,得了一個法兒,先遣顧問官楊度入黨,陰覘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