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申令,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為嵩山四友,頒給嵩山照影各一幀。

二十一日策令,特封龍濟光、張勳、馮國璋、薑桂題、段芝貴、倪嗣衝為一等公,湯薌銘、李純、朱瑞、陸榮廷、趙倜、陳宦、唐繼堯、閻錫山、王占元為一等侯,張錫鑾、朱家寶、張鳴岐、田文烈、靳雲鵬、楊增新、陸建章、孟恩遠、屈映光、齊耀琳、曹錕、楊善德為一等伯,朱慶瀾、張廣建、李厚基、劉顯世為一等子,許世英、戚揚、呂調元、金永、蔡儒楷、段書雲、任可澄、龍建章、王揖唐、沈金鑒、何宗蓮、張懷芝、潘矩楹、龍覲光、陳炳焜、盧永祥為一等男,李兆珍、王祖同為二等男。

同日策令,特任陸征祥為國務卿,仍兼外交總長。

二十二日策令,追封趙秉鈞為一等忠襄公,徐寶山為一等昭勇伯。

同日申令,永遠革除太監等名目,內廷供役,改用女官。

二十三日策令,特封劉冠雄為二等公,雷震春為一等伯,陳光遠、米振標、張文生、馬繼增、張敬堯為一等子,倪毓棻、張作霖、蕭良臣為二等子,林葆懌、饒懷文、吳金標、王金鏡、鮑貴卿、寶德全、馬聯甲、馬安良、白寶山、昆源、施從濱、黎天才、杜錫鈞、王廷楨、楊飛霞、江朝宗、徐邦傑、李進才、呂公望、馬龍標、吳炳湘為一等男,吳俊升、王懷慶、吳慶桐、馮德麟、王純良、李耀漢、馬春發、胡令宣、莫榮新、譚浩明、周駿、劉存厚、葉頌清、張載陽、張子貞、劉祖武、石星川為二等男,石振聲、何豐林、臧致平、吳鴻昌、王懋賞、唐國謨、方更生、張仁奎、陳德修、殷恭先、周金城、李紹臣、康永勝、常德盛、張殿如、馬福祥、張樹元、李長泰、許蘭洲、朱熙、孔庚、方玉普、馬龍潭、裴其勳、朱福全、隆世儲、方有田、陳樹藩、陸裕光、楊以德為三等男。(又予一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共七十餘人,名不備錄。)

這數令頒發出來,朝野注目,統說新天子登基在即,所以有此布置,就是老袁心中,也以為恩威並濟,內外兼籌,布置得七平八穩,可以任所欲為了。惟籌備大典處,是籌備登極大典,相傳於十一月初二日,即已密行設立,至十九日始見發表,尚是掩耳盜鈴的計策。起初嚴守秘密,未敢動用國帑,左支右絀,辦理為難。當有二姨太黃氏,與三姨太何氏,首先發起擬將家人私蓄撥出若幹,作為籌備處的資本金。統計袁氏妻妾十六人,子十五人,女十四人,每人助一萬圓,可得四十五萬圓。他日皇帝登極,各得優先利益,仿佛如前清幕吏,先墊款項,稱為帶肚子一般。皇帝家中,亦沿此習,確是一段笑史。袁氏正室於夫人,與次子克文,三女淑順,本未曾讚同帝製,且以為此等惡習,不應出自帝家,因此不願入股。此外當一致讚成,當下湊集四十二萬圓,開手籌辦,但須覓一親信可靠的人物,充作處長,方免舞弊。女眷們的金錢,來處不易,所以格外審慎。這消息傳達出去,即有人運動斯缺,情願承認。看官道是何人,就是皇帝伯伯的愛侄兒,名叫乃寬。

二十日申令,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為嵩山四友,頒給嵩山照影各一幀。

二十一日策令,特封龍濟光、張勳、馮國璋、薑桂題、段芝貴、倪嗣衝為一等公,湯薌銘、李純、朱瑞、陸榮廷、趙倜、陳宦、唐繼堯、閻錫山、王占元為一等侯,張錫鑾、朱家寶、張鳴岐、田文烈、靳雲鵬、楊增新、陸建章、孟恩遠、屈映光、齊耀琳、曹錕、楊善德為一等伯,朱慶瀾、張廣建、李厚基、劉顯世為一等子,許世英、戚揚、呂調元、金永、蔡儒楷、段書雲、任可澄、龍建章、王揖唐、沈金鑒、何宗蓮、張懷芝、潘矩楹、龍覲光、陳炳焜、盧永祥為一等男,李兆珍、王祖同為二等男。

同日策令,特任陸征祥為國務卿,仍兼外交總長。

二十二日策令,追封趙秉鈞為一等忠襄公,徐寶山為一等昭勇伯。

同日申令,永遠革除太監等名目,內廷供役,改用女官。

二十三日策令,特封劉冠雄為二等公,雷震春為一等伯,陳光遠、米振標、張文生、馬繼增、張敬堯為一等子,倪毓棻、張作霖、蕭良臣為二等子,林葆懌、饒懷文、吳金標、王金鏡、鮑貴卿、寶德全、馬聯甲、馬安良、白寶山、昆源、施從濱、黎天才、杜錫鈞、王廷楨、楊飛霞、江朝宗、徐邦傑、李進才、呂公望、馬龍標、吳炳湘為一等男,吳俊升、王懷慶、吳慶桐、馮德麟、王純良、李耀漢、馬春發、胡令宣、莫榮新、譚浩明、周駿、劉存厚、葉頌清、張載陽、張子貞、劉祖武、石星川為二等男,石振聲、何豐林、臧致平、吳鴻昌、王懋賞、唐國謨、方更生、張仁奎、陳德修、殷恭先、周金城、李紹臣、康永勝、常德盛、張殿如、馬福祥、張樹元、李長泰、許蘭洲、朱熙、孔庚、方玉普、馬龍潭、裴其勳、朱福全、隆世儲、方有田、陳樹藩、陸裕光、楊以德為三等男。(又予一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共七十餘人,名不備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