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昌自去,老袁在室中待著,見克定複趨入道:“徐老伯如何說法?”老袁道:“他要我取消帝製,現在去邀請段芝泉了。”克定道:“帝製似不便取消哩。”老袁道:“楚歌四麵,如何對待?”克定道:“不如用武力解決。”老袁哼了一聲道:“靠你幾個模範軍,有甚麼用處?我自有主見,不必多言。”克定乃退。既而徐世昌轉來,說是段芝泉已有允意,惟必須撤銷帝製,方肯出來效力。老袁沉著臉道:“罷!罷!我就取消帝製罷。明日要芝泉前來會議,我總依他便是。”世昌應了一聲,又辭別出去。翌晨再開會議,徐世昌先至,段祺瑞亦接踵到來,餘如國務卿等統已齊集。隻六君子、十三太保,卻有一大半請假。想是無顏再至。老袁也不欲再召,隻把取消帝製的理由,約略說明,言下很有惋容。

世昌道:“大總統改過不吝,眾所共仰,似無容疑議了。”大眾統俯首無詞,老袁道:“菊人、芝泉統是我的老友,往事休提,此後仍須借著大力,共挽時艱。”段祺瑞道:“大總統尚肯轉圜,祺瑞何敢固執,善後事宜,惟力是視便了。”老袁乃命秘書長草擬撤銷帝製命令,一麵散會,一麵邀徐、段兩人,及王式通、阮忠樞留著,俟命令已經擬定,再令四人善為潤色。段本是個武夫,阮又是個帝製派中的健將,兩人不來多嘴,全憑那斲輪老手徐世昌,及倚馬長才王式通,悉心研究,哪一句尚未妥適,哪一字還須修改,彼此評議了好多時,方才酌定,隨將草稿呈袁自閱,但見稿中寫著:

民國肇建,變故紛乘,薄德如予,躬膺巨艱。憂國之士,怵於禍至之無日,多主恢複帝製,以絕爭端而策久安,癸醜以來,言不絕耳,予屢加嗬斥,至為嚴峻;自上年時異勢殊,幾不可遏,僉謂:“中國國本,非實行君主立憲,決不足以圖存,倘有葡、墨之爭,必為越、緬之續。”遂有多數人主張恢複帝製,言之成理,將士吏庶,同此悃忱,文電紛陳,迫切呼籲。予以原有之地位,應有維持之責,一再宣言,人不之諒。嗣經代行立法院議定,由國民代表大會,解決國體,各省區國民代表,一致讚成君主立憲,並合詞推戴。中國主權,本於國民全體,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體表決,予更無討論之餘地,然終以驟躋大位,背棄誓詞,道德信義,無以自解,掏誠辭讓,以表素懷。乃該院堅謂元首誓詞根於地位,當隨民意為從違,責備彌周,已至無可諉避,始以籌備為詞,藉塞眾望,並未實行。及滇、黔變作,明令決計從緩,凡勸進之文,均不許呈遞,旋即提前召集立法院,以期早日開會,征求意見,以示轉圜。越掏越臭。

予本憂患餘生,無心問世,遁跡洹上,理亂不知;辛亥事起,謬為眾論所推,勉出維持,力持危局,但知救國,不知其他。中國數千年來,史冊所載帝王子孫之禍,曆曆可征。予獨何心,貪戀高位?乃國民代表,既不諒其辭讓之誠,而一部分之人民,又疑為權利思想,性情隔閡,釀為厲階。誠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燭物,實予不德,於人何尤?辜我生靈,勞我將士,以致中情惶惑,商業凋零,撫衷內省,良用矍然。屈己從人,予何惜焉?代行立法院轉陳推戴事件,予仍認為不合事宜,著將上年十二月十一日,承認帝位之案,即行撤銷,由政事堂將各省區推戴書,一律發還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轉發銷毀。嗚呼痛哉!所有籌備事宜,立即停止,庶希古人罪己之誠,以洽上天好生之德,洗心滌慮,息事寧人。

世昌自去,老袁在室中待著,見克定複趨入道:“徐老伯如何說法?”老袁道:“他要我取消帝製,現在去邀請段芝泉了。”克定道:“帝製似不便取消哩。”老袁道:“楚歌四麵,如何對待?”克定道:“不如用武力解決。”老袁哼了一聲道:“靠你幾個模範軍,有甚麼用處?我自有主見,不必多言。”克定乃退。既而徐世昌轉來,說是段芝泉已有允意,惟必須撤銷帝製,方肯出來效力。老袁沉著臉道:“罷!罷!我就取消帝製罷。明日要芝泉前來會議,我總依他便是。”世昌應了一聲,又辭別出去。翌晨再開會議,徐世昌先至,段祺瑞亦接踵到來,餘如國務卿等統已齊集。隻六君子、十三太保,卻有一大半請假。想是無顏再至。老袁也不欲再召,隻把取消帝製的理由,約略說明,言下很有惋容。

世昌道:“大總統改過不吝,眾所共仰,似無容疑議了。”大眾統俯首無詞,老袁道:“菊人、芝泉統是我的老友,往事休提,此後仍須借著大力,共挽時艱。”段祺瑞道:“大總統尚肯轉圜,祺瑞何敢固執,善後事宜,惟力是視便了。”老袁乃命秘書長草擬撤銷帝製命令,一麵散會,一麵邀徐、段兩人,及王式通、阮忠樞留著,俟命令已經擬定,再令四人善為潤色。段本是個武夫,阮又是個帝製派中的健將,兩人不來多嘴,全憑那斲輪老手徐世昌,及倚馬長才王式通,悉心研究,哪一句尚未妥適,哪一字還須修改,彼此評議了好多時,方才酌定,隨將草稿呈袁自閱,但見稿中寫著:

民國肇建,變故紛乘,薄德如予,躬膺巨艱。憂國之士,怵於禍至之無日,多主恢複帝製,以絕爭端而策久安,癸醜以來,言不絕耳,予屢加嗬斥,至為嚴峻;自上年時異勢殊,幾不可遏,僉謂:“中國國本,非實行君主立憲,決不足以圖存,倘有葡、墨之爭,必為越、緬之續。”遂有多數人主張恢複帝製,言之成理,將士吏庶,同此悃忱,文電紛陳,迫切呼籲。予以原有之地位,應有維持之責,一再宣言,人不之諒。嗣經代行立法院議定,由國民代表大會,解決國體,各省區國民代表,一致讚成君主立憲,並合詞推戴。中國主權,本於國民全體,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體表決,予更無討論之餘地,然終以驟躋大位,背棄誓詞,道德信義,無以自解,掏誠辭讓,以表素懷。乃該院堅謂元首誓詞根於地位,當隨民意為從違,責備彌周,已至無可諉避,始以籌備為詞,藉塞眾望,並未實行。及滇、黔變作,明令決計從緩,凡勸進之文,均不許呈遞,旋即提前召集立法院,以期早日開會,征求意見,以示轉圜。越掏越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