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既受命登台,可巧廣東軍政府有電到京,請取消八年公債,略謂:“八年公債條例,聞已公布,額定二萬萬,取田賦為擔保品,得將所領債券,隨時抵押賣買,某報中載有券額八十萬圓,已抵於某國商人,每百圓隻抵三十圓,是直接為內債,間接即係外債,輾轉抵押,自速危亡。況公債發行,抵及田賦,尤為世界所未有。全國人士,已一律反對,異口同聲,請即取消明令,用孚輿情,並盼速複”等語。靳雲鵬接電後,即複電與軍政府,說是:“八年公債,係維持財政現狀,所稱押與某國一節,並無此事,幸勿誤信。”這電既拍發出去,靳氏更通報老徐,且談及財政奇窘,未易支持。徐總統亦皺眉道:“這都是軍閥家的禍祟,試想近年軍餉,日增一日,政府所入有限,怎能分供許多將弁?今日借外債,明日借內債,一大半為了武夫。如果武人有愛國心,固防息爭,倒也不必說了。更可恨的,是吃了國家的糧餉,暗謀自己的權力,南爭北戰,鬧得一塌糊塗,如此過去,怎麼了?怎麼了呢!”靳雲鵬答道:“看來非裁兵節餉不成。”

徐總統道:“我亦嚐這般想,但必須由軍閥倡起,方不至政府為難,若單靠政府提議,恐這般軍閥家,又來與政府反對了。”靳雲鵬應了一個“是”字。徐總統複接入道:“目前曹、張兩使,電呈到來,並言君才能大任,我看此事非君莫成,請君電告曹、張,煩他做個發起人,當容易收效哩。”雲鵬複應聲稱是,因即告退自去,電致曹、張,如法辦理。果然曹、張代為幫忙,分電各省督軍省長,願裁減軍額二成,為節餉計。僅減去二成軍額,所獲幾何?各省督軍省長,聞是兩大帥發起,當然讚成,便推曹、張為領袖,聯名進呈,大綱就是“裁兵節餉”四大字。徐總統喜如所望,因即下令道:

軍興以來,征調頻繁,各省經製軍隊,不敷分布,因之招募日廣,餉需驟增,本年度概算支出之數,超過歲入甚巨,實以兵餉為大宗。此外各軍積欠之餉,為數尚多。當此民窮財匱,措注為艱,即息借外資,亦屬一時權宜之計,將來還本償息,莫非取諸民間,紓須臾之急,適以增無窮之累。抑且治軍之道,餉源為重,久饑之卒,循撫良難,統馭設有稍疏,則事變或難盡弭。本大總統受任伊始,力導和平,實發於為民請命之誠。現大局雖未底定,而停戰久已實行,徒養不急之兵,虛耗有盡之餉,非所以奠民生,固邦本也。至若軍餉支出,悉資賦稅,比來國家多故,百業不興,農成商通之數,已遜承平,益以整理失宜,歲入銳減,長此以往,固有餉源,涸可立待,被兵省份,更無論矣。本大總統興念及茲,夙夜祗懼,計惟有裁減兵額,清厘稅收,救弊補偏,暫資調節。茲據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直隸督軍曹錕,東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兼署省長張作霖,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倪嗣衝,江蘇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占元,江西督軍陳光遠,署浙江督軍盧永祥,時浙督楊善德病歿,由淞滬護軍使盧永祥升調。署吉林督軍鮑貴卿,吉督孟恩遠調京,鮑由黑督調任。

靳既受命登台,可巧廣東軍政府有電到京,請取消八年公債,略謂:“八年公債條例,聞已公布,額定二萬萬,取田賦為擔保品,得將所領債券,隨時抵押賣買,某報中載有券額八十萬圓,已抵於某國商人,每百圓隻抵三十圓,是直接為內債,間接即係外債,輾轉抵押,自速危亡。況公債發行,抵及田賦,尤為世界所未有。全國人士,已一律反對,異口同聲,請即取消明令,用孚輿情,並盼速複”等語。靳雲鵬接電後,即複電與軍政府,說是:“八年公債,係維持財政現狀,所稱押與某國一節,並無此事,幸勿誤信。”這電既拍發出去,靳氏更通報老徐,且談及財政奇窘,未易支持。徐總統亦皺眉道:“這都是軍閥家的禍祟,試想近年軍餉,日增一日,政府所入有限,怎能分供許多將弁?今日借外債,明日借內債,一大半為了武夫。如果武人有愛國心,固防息爭,倒也不必說了。更可恨的,是吃了國家的糧餉,暗謀自己的權力,南爭北戰,鬧得一塌糊塗,如此過去,怎麼了?怎麼了呢!”靳雲鵬答道:“看來非裁兵節餉不成。”

徐總統道:“我亦嚐這般想,但必須由軍閥倡起,方不至政府為難,若單靠政府提議,恐這般軍閥家,又來與政府反對了。”靳雲鵬應了一個“是”字。徐總統複接入道:“目前曹、張兩使,電呈到來,並言君才能大任,我看此事非君莫成,請君電告曹、張,煩他做個發起人,當容易收效哩。”雲鵬複應聲稱是,因即告退自去,電致曹、張,如法辦理。果然曹、張代為幫忙,分電各省督軍省長,願裁減軍額二成,為節餉計。僅減去二成軍額,所獲幾何?各省督軍省長,聞是兩大帥發起,當然讚成,便推曹、張為領袖,聯名進呈,大綱就是“裁兵節餉”四大字。徐總統喜如所望,因即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