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電喧傳,全國鼎沸。再加張作霖回到奉天,立即派遣重兵,入山海關,也有一篇宣言書,說是:“作霖奉令入都,冒暑遠征,冀作調人,乃我屢重涕而道,人偏充耳勿聞。現聞京畿重地,將作戰場,根本動搖,國何由立?且京奉鐵路關係條約,若有疏虞,定生枝節。用是派兵入關,扶危定亂。如有與我一致,願即引為同袍,否則視為公敵”等語。這是張雨帥獨自出名,與上文聯銜發電的文章,又似情跡不同,未嚐指明討段。其實乃是聰明辦法,留一後來餘地,看官莫要被他瞞過呢。謂予不信,試看後文。
曹錕得知奉軍入關的消息,料知他前來援應,遂放膽出師,親赴天津,當場行誓眾禮,派吳佩孚為總司令,號各軍為討賊軍,即就天津設大本營,高碑店設司令部,一意與段軍對敵。段軍分四路進兵,第一路統領劉詢,第二路統領曲同豐,第三路統領陳文運,第四路統領魏宗瀚,均歸總司令段芝貴調度。總參謀就是徐樹錚。七月十四日,兩軍相距,不過數裏,刁鬥相聞,兵刃已接,眼見是戰雲四布,無法打消了。總統府中尚發出通令雲:
民國肇造,於茲九年,兵禍侵尋,小民苦於鋒鏑,流離瑣尾,百業凋殘,群情皇皇,幾有儳焉不可終日之勢。本大總統就任之始,有鑒於世界大勢,力主和平,比歲以來,兵戈暫戢,工賈商旅,差得一息之安,猶以統一未即觀成,生業不能全複。今歲江浙諸省,水潦為災,近畿一帶,雨澤稀少,糧食騰踴,訛言明興,眷言民艱,憂心如搗。乃各路軍隊,近因種種誤會,致有移調情事,兵車所至,村裏驚心,饑饉之餘,何堪師旅?本大總統德薄能鮮,膺國民付托之重,惟知愛護國家,保乂人民,對於各統兵將帥,皆視若子弟,倚若腹心,不能不剴切申誡。自此次明令之後,所有各路軍隊,均應恪遵命令,一律退駐原防,戮力同心,共維大局,以副本大總統保惠黎元之至意。此令。
軍閥相爭,勢不兩立,還管甚麼大總統命令?大總統要他撤防,他卻即日開戰,冬冬的鼓聲,拍拍的槍聲,就在琉璃河附近一帶發作起來。邊防軍第一師第一團馬隊,與第十三師第一營步軍,進逼直軍第十二團第二營,氣勢甚猛,悍不可當。直軍也不肯退讓,即與交鋒,正在雙方攻擊的時候,忽見直軍步步倒走,退將下去。邊防軍越加奮迅,趁勢追逼,再加總司令段芝貴,性急徼功,下令軍中,並力進擊,不得瞻顧。小段號稱能軍,何並誘敵之謀,尚不知曉?邊防軍自然銳進。哪知直軍退到第一防線,均避入深壕,伏住不動,所有邊防軍射來的槍彈,盡從壕上拋過,一些兒沒有擊中,空將彈子放盡。猛聽得一聲怪響,便有無數彈子,飛向邊防軍擊來,煙塵抖亂,血肉橫飛,邊防軍支撐不住,立即轉身飛奔。直軍返退為攻,統從壕溝中躍出,還擊邊防軍,嚇得邊防軍沒路亂跑,紛紛四散。段芝貴顧命要緊,早已遁去。尚有西北軍第二混成旅,及邊防第三師步兵第二團,由張莊、蔡村、皇後店三路,分攻楊村的直軍防線,激戰多時,統為直軍所敗。楊村係曹鍈駐守,與吳佩孚同日得勝,先聲已播,可喜可賀。獨段芝貴等未免懊恨,向段祺瑞處報告,但言為直軍所襲,因致小挫。祺瑞乃欲鼓勵戎行,特令秘書員草就檄文,布告中外,略雲:
通電喧傳,全國鼎沸。再加張作霖回到奉天,立即派遣重兵,入山海關,也有一篇宣言書,說是:“作霖奉令入都,冒暑遠征,冀作調人,乃我屢重涕而道,人偏充耳勿聞。現聞京畿重地,將作戰場,根本動搖,國何由立?且京奉鐵路關係條約,若有疏虞,定生枝節。用是派兵入關,扶危定亂。如有與我一致,願即引為同袍,否則視為公敵”等語。這是張雨帥獨自出名,與上文聯銜發電的文章,又似情跡不同,未嚐指明討段。其實乃是聰明辦法,留一後來餘地,看官莫要被他瞞過呢。謂予不信,試看後文。
曹錕得知奉軍入關的消息,料知他前來援應,遂放膽出師,親赴天津,當場行誓眾禮,派吳佩孚為總司令,號各軍為討賊軍,即就天津設大本營,高碑店設司令部,一意與段軍對敵。段軍分四路進兵,第一路統領劉詢,第二路統領曲同豐,第三路統領陳文運,第四路統領魏宗瀚,均歸總司令段芝貴調度。總參謀就是徐樹錚。七月十四日,兩軍相距,不過數裏,刁鬥相聞,兵刃已接,眼見是戰雲四布,無法打消了。總統府中尚發出通令雲:
民國肇造,於茲九年,兵禍侵尋,小民苦於鋒鏑,流離瑣尾,百業凋殘,群情皇皇,幾有儳焉不可終日之勢。本大總統就任之始,有鑒於世界大勢,力主和平,比歲以來,兵戈暫戢,工賈商旅,差得一息之安,猶以統一未即觀成,生業不能全複。今歲江浙諸省,水潦為災,近畿一帶,雨澤稀少,糧食騰踴,訛言明興,眷言民艱,憂心如搗。乃各路軍隊,近因種種誤會,致有移調情事,兵車所至,村裏驚心,饑饉之餘,何堪師旅?本大總統德薄能鮮,膺國民付托之重,惟知愛護國家,保乂人民,對於各統兵將帥,皆視若子弟,倚若腹心,不能不剴切申誡。自此次明令之後,所有各路軍隊,均應恪遵命令,一律退駐原防,戮力同心,共維大局,以副本大總統保惠黎元之至意。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