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甫畢,忽又接得督軍急電,因瓊州龍濟光,大舉內犯,林虎和他交戰,先勝後敗,所以調誌陸軍隊,前去助剿。這龍濟光卻是一個狠貨,前年屠龍之役,所有桂粵兩軍,都曾吃他的大虧,後來雖被桂軍全力壓迫,將他趕到瓊州,究竟還不能消弭他的勢力。此時得了北方補助軍械,預備破釜沉舟的幹他一下,來勢甚凶,卻也未可輕視。誌陸正擬出發,又得省電後防空虛,適陳炯明軍隊,尚在半途,經過潮、梅,即暫令填防。誌陸接得此電,心中卻大不願意,抵足恨恨道:“這又是郭椿森栽培陳炯明的妙計,他們想得我潮、梅地盤麼?隻怕沒有那麼容易。”因即複電反對,甚有不許炯明軍隊過境之意。榮新已中了郭椿森之言,養虎自傷,莫氏太笨。回電申飭誌陸。誌陸沒法,隻得和幕府商量,留下若幹勁旅,牽製炯明,而自率大軍出發,會合林虎、沈鴻英之軍,三方兜剿。濟光果然不支,潰敗而逃。

誰知這時廣東事情越鬧越凶,大有五花八門、離奇變幻之觀。當劉、林在西部二次屠龍之際,正陳炯明在東部與閩浙軍相持之日。炯明部下雖都是粵軍,隻因榮新心懷疑忌,所有良好器械,都靳而不予,兼之統率方新,指揮不便,剛到潮、梅,恰逢閩軍臧致平和浙軍陳肇英會師來犯,炯明與戰於漳、泉之間,三遇三北,抵抗不住,節節後退,潮、梅大為震動。不是炯明無能,卻是桂運未絕。又幸屠龍已了,劉誌陸振旆還師,適值臧、陳不睦,肇英不戰而退,誌陸新勝之兵,銳氣正盛,把臧軍驅逐出境,炯明自然無顏留駐潮、梅,便以追臧援閩為名,進駐漳州,而對於莫、劉兩方,和桂派的感情,也從此日趨惡劣。隻因毛羽未豐,暫行蟄伏,一麵簡搜軍實,積屯糧草,購買兵火,擴張軍額,以為後日之圖。有此遠圖,也自不凡。這都是民國七八年間的事情。著者因陳炯明是一個重要腳色,將來對於國民革命軍,尚有多少糾葛情事,所以不憚煩瑣,將他的前事,補述一番,以見此公人品不端,心術欠正,所以後來叛困孫大元帥,冒天下之不韙,為全國之罪人,端非偶然之事啊。閑言少說。

再講陳炯明在漳數年,蓄銳養精,誌不在小。至民國九年夏秋之交,得了李福林、魏邦平報告,知道桂派內部離心,將驕卒惰,粵人受侮多年,渴思自治,於是認為大好機會,確是好機會。順著人民心理,揭櫫粵人治粵的商標,返戈內向。出兵之始,曾有他的部下,向著名的一個星家卜了一卦,卦象如何,小子因非內行,不及記憶,但知他的批語,有“在內者勝”四字。迷信不足憑,但這四個字,實聰明之至。人人都道:“桂派蟠踞粵省,五羊城內,幾成桂人私產,這個內字,分明指桂派而言。況且多寡懸殊,強弱不敵,以常理言,炯明此舉,未免過於冒失,深恐一敗塗地,必致退步為難哩。”這等議論,傳入炯明耳中,炯明大怒,指為反間造謠,定要嚴行查究,倒晦氣了那位星卜大家,得知消息,連夜卷卷行囊,逃到香港去了。炯明便出了一張告示,說明桂派橫暴情形,和自己出師宗旨,勸喻人民,勿得輕信謠諑,一麵親督隊伍,帶同手下健將洪兆麟、許崇智,並參謀長鄧鏗等,兼程出發,一麵派人進省,約會李、魏,待至相當時機,大家一齊動手,互為應援。

一言甫畢,忽又接得督軍急電,因瓊州龍濟光,大舉內犯,林虎和他交戰,先勝後敗,所以調誌陸軍隊,前去助剿。這龍濟光卻是一個狠貨,前年屠龍之役,所有桂粵兩軍,都曾吃他的大虧,後來雖被桂軍全力壓迫,將他趕到瓊州,究竟還不能消弭他的勢力。此時得了北方補助軍械,預備破釜沉舟的幹他一下,來勢甚凶,卻也未可輕視。誌陸正擬出發,又得省電後防空虛,適陳炯明軍隊,尚在半途,經過潮、梅,即暫令填防。誌陸接得此電,心中卻大不願意,抵足恨恨道:“這又是郭椿森栽培陳炯明的妙計,他們想得我潮、梅地盤麼?隻怕沒有那麼容易。”因即複電反對,甚有不許炯明軍隊過境之意。榮新已中了郭椿森之言,養虎自傷,莫氏太笨。回電申飭誌陸。誌陸沒法,隻得和幕府商量,留下若幹勁旅,牽製炯明,而自率大軍出發,會合林虎、沈鴻英之軍,三方兜剿。濟光果然不支,潰敗而逃。

誰知這時廣東事情越鬧越凶,大有五花八門、離奇變幻之觀。當劉、林在西部二次屠龍之際,正陳炯明在東部與閩浙軍相持之日。炯明部下雖都是粵軍,隻因榮新心懷疑忌,所有良好器械,都靳而不予,兼之統率方新,指揮不便,剛到潮、梅,恰逢閩軍臧致平和浙軍陳肇英會師來犯,炯明與戰於漳、泉之間,三遇三北,抵抗不住,節節後退,潮、梅大為震動。不是炯明無能,卻是桂運未絕。又幸屠龍已了,劉誌陸振旆還師,適值臧、陳不睦,肇英不戰而退,誌陸新勝之兵,銳氣正盛,把臧軍驅逐出境,炯明自然無顏留駐潮、梅,便以追臧援閩為名,進駐漳州,而對於莫、劉兩方,和桂派的感情,也從此日趨惡劣。隻因毛羽未豐,暫行蟄伏,一麵簡搜軍實,積屯糧草,購買兵火,擴張軍額,以為後日之圖。有此遠圖,也自不凡。這都是民國七八年間的事情。著者因陳炯明是一個重要腳色,將來對於國民革命軍,尚有多少糾葛情事,所以不憚煩瑣,將他的前事,補述一番,以見此公人品不端,心術欠正,所以後來叛困孫大元帥,冒天下之不韙,為全國之罪人,端非偶然之事啊。閑言少說。

再講陳炯明在漳數年,蓄銳養精,誌不在小。至民國九年夏秋之交,得了李福林、魏邦平報告,知道桂派內部離心,將驕卒惰,粵人受侮多年,渴思自治,於是認為大好機會,確是好機會。順著人民心理,揭櫫粵人治粵的商標,返戈內向。出兵之始,曾有他的部下,向著名的一個星家卜了一卦,卦象如何,小子因非內行,不及記憶,但知他的批語,有“在內者勝”四字。迷信不足憑,但這四個字,實聰明之至。人人都道:“桂派蟠踞粵省,五羊城內,幾成桂人私產,這個內字,分明指桂派而言。況且多寡懸殊,強弱不敵,以常理言,炯明此舉,未免過於冒失,深恐一敗塗地,必致退步為難哩。”這等議論,傳入炯明耳中,炯明大怒,指為反間造謠,定要嚴行查究,倒晦氣了那位星卜大家,得知消息,連夜卷卷行囊,逃到香港去了。炯明便出了一張告示,說明桂派橫暴情形,和自己出師宗旨,勸喻人民,勿得輕信謠諑,一麵親督隊伍,帶同手下健將洪兆麟、許崇智,並參謀長鄧鏗等,兼程出發,一麵派人進省,約會李、魏,待至相當時機,大家一齊動手,互為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