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直隸省議會電“奉軍入關,謠言紛起,將見兵戈,民情惶恐,紛紛來會,懇代請命,務懇雙方捐除成見,免啟釁端,本會代表三千萬人民,九頓首以請”等語。當複一電,文曰:“兵凶戰危,自古為戒。餘獨何心,敢背斯義。佩孚攻擊梁氏,純為其禍國媚外而發,並無他種作用,孰是孰非,具有公論。至對於奉軍,佩孚上月蒸日通電,業已明白表示,是否退讓,昭昭在人耳目。乃直軍未越雷池一步,而奉軍大舉入關,節節進逼,孰為和平,尤為共見共聞之事。貴會愛重和平,竭誠勸告,佩孚與曹巡閱使,均極端讚同。但奉軍不入關,戰事無從而生。諸君企望和平,應請要求奉軍一律退出關外。直軍以禮讓為先,對於奉軍向無畛域之見,現雙方既處於嫌疑,並應要求將駐京奉軍司令部同時撤銷,以謀永久之和平。至京師及近畿治安,自有各機關負責,無庸奉軍越俎。從此各盡守土之責,各奉中央號令,直軍決不出關尋釁。否則我直軍忍無可忍,至不得已時,惟有出於自衛之一途。戰事應由何方負責,諸君明哲,必能辨之。

抑佩孚更有言者:年來中央政局,均由奉張把持,佩孚向不幹涉,即曹巡閱使亦從無絕對之主張。此次梁氏恃有奉張保鑣,遂不惜禍國媚外,倒行逆施。梁氏如此,而為之保鑣者,猶不許人民之呼籲,他人之訐發,專與國民心理背道而馳,誰縱天驕,而壹意孤行若是?諸君應知中國之分裂,自洪憲始,洪憲帝製之主張,以梁氏為渠魁。丙辰以來,國庫負債,增至十餘萬萬,人民一身不足以負擔,已貽及於子孫矣,乃猶以為未足,必庇護此禍國殃民之蟊賊,使實施其最後之拍賣,至不惜以兵威相迫脅,推其居心,直以國家為私產,人民為豬仔,必將此一線生機,根本鏟除而後已。夫以人民之膏血養兵,複以所養之兵,保護民賊,為殃民之後盾。事之不平,孰有甚於此者?諸君代表直省三千萬人民請命,佩孚竊願代表全國四萬萬人請命也。敢布區區,惟諸君垂教焉。”等語,謹聞。

看畢笑道:“這電文很合我的意思,就教他們趕緊拍出去罷。張胡的電文,也不用我複他,不如請老帥回他幾句就得了。”談笑從容,與張胡之劍拔弩張不同,勝負之數,已兆於此。因又回顧參謀道:“咱們的兵,差不多已調齊了,應該趕緊決戰才是。我想另外擬一個電稿,拍給江蘇、江西、湖北、山東、河南、陝西各督和煥章,叫他們跟我連名拍一個通電,催張胡立刻和我們決戰,你看對不對?”參謀秘書等都唯唯稱是。佩孚便又教白秘書擬了一個電報道:

慨自軍閥肆虐,盜匪橫行,殃民亂國,盜名欺世,不曰去障礙,即曰謀統一,究竟統一誰謀,障礙誰屬?孰以法律事實為標題?孰據土地人民為私有?弄權者何人?鬩牆者安在?中外具瞻,全國共觀,當必有能辨之者。是故道義之言,以盜匪之口發之,則天下見其邪,邪者不見其正。大誥之篇,入於王莽之筆,則為奸說。統一之言,出諸盜匪之口,則為欺世。言道義而行盜匪,自以為舉世可欺,聽其言而觀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見,事實俱在,欲蓋彌彰,徒形其心勞日拙也。佩孚等忝列戎行,以身許國,比年來去國鋤奸,止戈定亂,無非為謀和平求統一耳。區區此心,中外共見。無論朝野耆碩,南北名流,如有嘉謨嘉猷而可以促進和平者,無不降心以從。其有借口謀統一而先破統一,托詞去障礙而自為障礙者,佩孚等外體友邦勸告之誠,內拯國民水火之痛,惟有盡我天職,扶持正義。彼以武力為後盾,我以公理為前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試問害民病國者何人?結黨營私者何人?亂政幹紀,剽劫國帑者又何人?輿論即為裁製,功罪自有定評。蟊賊不除,永無寧日。為民國保莊嚴,為華族存人格,凡我袍澤,責任所在,除暴安民,義無反顧。取布腹心,惟海內察之!

接直隸省議會電“奉軍入關,謠言紛起,將見兵戈,民情惶恐,紛紛來會,懇代請命,務懇雙方捐除成見,免啟釁端,本會代表三千萬人民,九頓首以請”等語。當複一電,文曰:“兵凶戰危,自古為戒。餘獨何心,敢背斯義。佩孚攻擊梁氏,純為其禍國媚外而發,並無他種作用,孰是孰非,具有公論。至對於奉軍,佩孚上月蒸日通電,業已明白表示,是否退讓,昭昭在人耳目。乃直軍未越雷池一步,而奉軍大舉入關,節節進逼,孰為和平,尤為共見共聞之事。貴會愛重和平,竭誠勸告,佩孚與曹巡閱使,均極端讚同。但奉軍不入關,戰事無從而生。諸君企望和平,應請要求奉軍一律退出關外。直軍以禮讓為先,對於奉軍向無畛域之見,現雙方既處於嫌疑,並應要求將駐京奉軍司令部同時撤銷,以謀永久之和平。至京師及近畿治安,自有各機關負責,無庸奉軍越俎。從此各盡守土之責,各奉中央號令,直軍決不出關尋釁。否則我直軍忍無可忍,至不得已時,惟有出於自衛之一途。戰事應由何方負責,諸君明哲,必能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