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後道:“你雖知戲中情節,未必知戲中腔調。這戲內有二段梆子腔,不但唱著的戲子,要提足喉音,字字著實,就是拉弦、敲板的人,也須講究五聲六律,方能得心應手,按腔合拍。即如老譚上台,配角原是不肯苟且。就是台後的弦師鼓板,聞他也一一 揀過。他前時曾對我說明,拉弦的叫作梅大鎖,打板的叫作李五,必要他兩人幫助,老譚才能唱好這梆子腔呢。”你是主持國事的太後,為何不研究政治,卻研究戲調。隨又語李蓮英道:“郎伶扮做小豬,為何他不作豬聲,恰作羊聲呢?”可見她處處留意。蓮英一時不能回答,尋忽大悟道:“老佛爺,他是信奉回教的。”西太後笑著道:“怪他不得。”
又過數分鍾,天色昏黑,戲亦閉幕。西太後挈著眾人,暫入休憩室,並宣召譚、郎兩伶進見。等到譚、郎兩人進來,太監等已呈上果點。西太後問太監道:“尚有麼?”太監答一 “有”字。西太後道:“你都去取了出來。今日演戲的伶人,多肯出力,我要一例賜食呢!”太監去訖。此時譚、郎二伶一同跪著。西太後道:“你們起來。所有演戲諸名伶,由你們去召他進來。”兩人奉命出去。不一刻,各伶人依次進見,黑壓壓的跪在一地,陸續碰頭訖。太監數人,搬進餑餑等物羅列桌上。西太後囑李蓮英道:“你去散給各伶,每人給餑餑五枚,叫他們就此食下。”蓮英應旨分訖。各伶相率跪食,隻郎德山受了餑餑,並不入口。西太後問道:“你何故不食?”郎德山答道:“腹痛忌葷。” 西太後憬然道:“我又失記了,餑餑內大約裹著豬肉。”隨語太監道:“下次去囑庖廚,餑餑內可夾裹羊肉,免得他們忌口哩。” 各伶食罷,謝恩去訖。
西太後道:“我們要食晚膳了,果點可一律撤去。”語畢,便攜著德菱手,並肩行走,返入樂壽堂。這是太後非常寵愛,特別賜恩。德菱亦格外起敬。返室後,西太後又語德菱道:“我生平最愛看戲。古今來成敗得失,及人世間悲歡離合,均可借戲中傳出,很容易感動人情。隻演戲的優伶,必須聲容、台步,般般周到,色色完全,方可醒目。從前伶園名角,要推程長庚。程善唱老生,實則各項腳色,無不擅長。他做三慶部班長時,與善演青衫的喜祿偶有口角,次日排青衫戲,喜祿故意托病不肯登台,程遂自扮青衫登場演唱,不亞喜祿,由是聲名益噪。今則長庚已逝,大名要算譚叫天。他的做工能獨得神似,扮什麼便似什麼,所以喜怒哀樂無不中節。他的唱工能把牙音、齒音、喉音,一一清晰,又能將平、上、去、入四聲,字字咬清,妙在純任自然,絕不牽強。昂首一鳴,聲入雲際,罄喉一控,萬斛潮來,可髙可低,可抑可揚,可狹可廣,可急可緩,這正所謂神乎其技呢!”譚叫天固擅絕技,西太後亦算知音,但與國家政治毫無幹涉,為之奈何?德菱隻連聲稱“是”。未幾晚膳,由西太後命她侍食,如午膳例。
西太後道:“你雖知戲中情節,未必知戲中腔調。這戲內有二段梆子腔,不但唱著的戲子,要提足喉音,字字著實,就是拉弦、敲板的人,也須講究五聲六律,方能得心應手,按腔合拍。即如老譚上台,配角原是不肯苟且。就是台後的弦師鼓板,聞他也一一 揀過。他前時曾對我說明,拉弦的叫作梅大鎖,打板的叫作李五,必要他兩人幫助,老譚才能唱好這梆子腔呢。”你是主持國事的太後,為何不研究政治,卻研究戲調。隨又語李蓮英道:“郎伶扮做小豬,為何他不作豬聲,恰作羊聲呢?”可見她處處留意。蓮英一時不能回答,尋忽大悟道:“老佛爺,他是信奉回教的。”西太後笑著道:“怪他不得。”
又過數分鍾,天色昏黑,戲亦閉幕。西太後挈著眾人,暫入休憩室,並宣召譚、郎兩伶進見。等到譚、郎兩人進來,太監等已呈上果點。西太後問太監道:“尚有麼?”太監答一 “有”字。西太後道:“你都去取了出來。今日演戲的伶人,多肯出力,我要一例賜食呢!”太監去訖。此時譚、郎二伶一同跪著。西太後道:“你們起來。所有演戲諸名伶,由你們去召他進來。”兩人奉命出去。不一刻,各伶人依次進見,黑壓壓的跪在一地,陸續碰頭訖。太監數人,搬進餑餑等物羅列桌上。西太後囑李蓮英道:“你去散給各伶,每人給餑餑五枚,叫他們就此食下。”蓮英應旨分訖。各伶相率跪食,隻郎德山受了餑餑,並不入口。西太後問道:“你何故不食?”郎德山答道:“腹痛忌葷。” 西太後憬然道:“我又失記了,餑餑內大約裹著豬肉。”隨語太監道:“下次去囑庖廚,餑餑內可夾裹羊肉,免得他們忌口哩。” 各伶食罷,謝恩去訖。
西太後道:“我們要食晚膳了,果點可一律撤去。”語畢,便攜著德菱手,並肩行走,返入樂壽堂。這是太後非常寵愛,特別賜恩。德菱亦格外起敬。返室後,西太後又語德菱道:“我生平最愛看戲。古今來成敗得失,及人世間悲歡離合,均可借戲中傳出,很容易感動人情。隻演戲的優伶,必須聲容、台步,般般周到,色色完全,方可醒目。從前伶園名角,要推程長庚。程善唱老生,實則各項腳色,無不擅長。他做三慶部班長時,與善演青衫的喜祿偶有口角,次日排青衫戲,喜祿故意托病不肯登台,程遂自扮青衫登場演唱,不亞喜祿,由是聲名益噪。今則長庚已逝,大名要算譚叫天。他的做工能獨得神似,扮什麼便似什麼,所以喜怒哀樂無不中節。他的唱工能把牙音、齒音、喉音,一一清晰,又能將平、上、去、入四聲,字字咬清,妙在純任自然,絕不牽強。昂首一鳴,聲入雲際,罄喉一控,萬斛潮來,可髙可低,可抑可揚,可狹可廣,可急可緩,這正所謂神乎其技呢!”譚叫天固擅絕技,西太後亦算知音,但與國家政治毫無幹涉,為之奈何?德菱隻連聲稱“是”。未幾晚膳,由西太後命她侍食,如午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