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如駛,忽又是光緒三十三年新春。正月間照例慶賀,粉飾承平,恰也無事可述。二月間亦無甚變故,隻死了郵傳部尚書張百熙,少了一位通達時務的大臣,恤典從優,予諡文達。毋庸細表。到三月間,改奉天將軍為東三省總督,將民政部尚書徐世昌簡放出去,命他實行新官製。奉天、吉林、黑龍江各設巡撫。奉撫特授唐紹儀,吉撫令朱家寶署理,黑撫令段芝貴署理。朝廷用人,自有微權,那個敢去私測。就清廷諭旨作詞采,煞是得趣。

不意未及一月,竟由河南道監察禦史趙啟霖,奏參疆臣夤緣親貴,引起一樁倚紅偎翠的公案來。這被參的疆臣,便是署黑龍江巡撫段芝貴。芝貴本是直隸道員,相傳慶王長兒振貝子,曾奉旨査辦東三省事件。公畢回京,道出天津,少年公子性喜冶遊,聞津沽素多歌妓,也思一去評賞。此時段道員正在天津,遂與振貝子同去聽劇。遊覽了幾個戲場,聲色技藝,不過爾爾。振貝子擬起程回京,段道員恰雅意留賓,並陪至天仙園再行看戲。起初演了幾出,也屬平常,後來見一花旦登場,唱了一聲梆子腔,已是清脆絕倫,到了台前,身材兒很是娉婷,麵龐兒更加齊整,花不足喻其豔,玉不足比其潔。這道神采射將過來,幾乎把振貝子魂靈兒都攝將過去。人少慕少艾,吾於振貝子無怪焉。及看到俏眼傳情,柔聲作態的時候,不由的拍案道:“顛不剌的見了萬千,這般可喜娘罕曾見。”段道員聞了這語,料知振貝子已是中意,便道:“這個便叫楊翠喜,乃是津門第一歌妓。”大名鼎鼎。振貝子道:“果然名不虛傳。”

至翠喜下場,後來登台的女伶,就使有相像台步,恰沒有相像歌喉,就使有相像歌喉,總沒有相像美貌。振貝子又語段道員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我們去吧。”兩人相偕趨出。路上猶想象楊翠喜豐神,仿佛國色天香,曆曆在目。既至段寓,就展衾高臥。一時竟睡不著,到朦耽睡去,好似身在戲園中,領略美人顏色。此謂之寤寐思服,輾摶反側。正在高聲喝采,猛聞一聲雞鳴,把睡魔兒驅逐,才覺得身在客邸,一榻孤眠。俄而紅日三竿,方慢騰騰起床,盥洗茗點,不勞細說。上午與段道員談論楊妓籍貫,方知是直隸北通州人,家貧落溷,轉鬻歌樓。那楊妓生就一副珠喉,更兼姿性敏慧,所有彈詞、歌曲,一學即成。旋複嫻習花旦,妖容媚態,冠絕一時。津人愛看花旦戲,其時有協盛茶園,迎合人情,遂慫恿楊妓登台。引吭一唱,靡靡動人,一班戲迷子弟,無不稱賞。不是戲迷,實是色迷。楊妓因戲界趨重梆子腔,複隨時變通,學成一口好梆子。天仙茶園班主,遂重價聘請,月出包銀八百金。一登龍門,聲價十倍,那時楊翠喜三個大字,幾已傳遍津門,有目共知,有耳共聞了。

流光如駛,忽又是光緒三十三年新春。正月間照例慶賀,粉飾承平,恰也無事可述。二月間亦無甚變故,隻死了郵傳部尚書張百熙,少了一位通達時務的大臣,恤典從優,予諡文達。毋庸細表。到三月間,改奉天將軍為東三省總督,將民政部尚書徐世昌簡放出去,命他實行新官製。奉天、吉林、黑龍江各設巡撫。奉撫特授唐紹儀,吉撫令朱家寶署理,黑撫令段芝貴署理。朝廷用人,自有微權,那個敢去私測。就清廷諭旨作詞采,煞是得趣。

不意未及一月,竟由河南道監察禦史趙啟霖,奏參疆臣夤緣親貴,引起一樁倚紅偎翠的公案來。這被參的疆臣,便是署黑龍江巡撫段芝貴。芝貴本是直隸道員,相傳慶王長兒振貝子,曾奉旨査辦東三省事件。公畢回京,道出天津,少年公子性喜冶遊,聞津沽素多歌妓,也思一去評賞。此時段道員正在天津,遂與振貝子同去聽劇。遊覽了幾個戲場,聲色技藝,不過爾爾。振貝子擬起程回京,段道員恰雅意留賓,並陪至天仙園再行看戲。起初演了幾出,也屬平常,後來見一花旦登場,唱了一聲梆子腔,已是清脆絕倫,到了台前,身材兒很是娉婷,麵龐兒更加齊整,花不足喻其豔,玉不足比其潔。這道神采射將過來,幾乎把振貝子魂靈兒都攝將過去。人少慕少艾,吾於振貝子無怪焉。及看到俏眼傳情,柔聲作態的時候,不由的拍案道:“顛不剌的見了萬千,這般可喜娘罕曾見。”段道員聞了這語,料知振貝子已是中意,便道:“這個便叫楊翠喜,乃是津門第一歌妓。”大名鼎鼎。振貝子道:“果然名不虛傳。”

至翠喜下場,後來登台的女伶,就使有相像台步,恰沒有相像歌喉,就使有相像歌喉,總沒有相像美貌。振貝子又語段道員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我們去吧。”兩人相偕趨出。路上猶想象楊翠喜豐神,仿佛國色天香,曆曆在目。既至段寓,就展衾高臥。一時竟睡不著,到朦耽睡去,好似身在戲園中,領略美人顏色。此謂之寤寐思服,輾摶反側。正在高聲喝采,猛聞一聲雞鳴,把睡魔兒驅逐,才覺得身在客邸,一榻孤眠。俄而紅日三竿,方慢騰騰起床,盥洗茗點,不勞細說。上午與段道員談論楊妓籍貫,方知是直隸北通州人,家貧落溷,轉鬻歌樓。那楊妓生就一副珠喉,更兼姿性敏慧,所有彈詞、歌曲,一學即成。旋複嫻習花旦,妖容媚態,冠絕一時。津人愛看花旦戲,其時有協盛茶園,迎合人情,遂慫恿楊妓登台。引吭一唱,靡靡動人,一班戲迷子弟,無不稱賞。不是戲迷,實是色迷。楊妓因戲界趨重梆子腔,複隨時變通,學成一口好梆子。天仙茶園班主,遂重價聘請,月出包銀八百金。一登龍門,聲價十倍,那時楊翠喜三個大字,幾已傳遍津門,有目共知,有耳共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