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拒絕,化解溝通中的尷尬(2 / 2)

第三,把拒絕的話放在最後說。真心替他人著想的人,即使自己真的有很大的難處,也很少一開口就拒絕別人的請求,而往往是以對方的實際問題作為首要關注點,即使不能像江先生一樣,替他人想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也會詳細地了解對方的情況,適當地表示一下關心。而在了解到對方的情況後,再有針對性地讓對方明白自己不能幫忙的原因。這樣不但會使拒絕的語氣有所緩和,還更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怎樣才能在拒絕別人的同時又不得罪別人呢?這裏列舉幾種既恰到好處又不失禮節的拒絕妙招:

(1)拒絕他人要分清場合。私下拒絕往往比當眾拒絕好。因為有旁人在場,對方如果被拒絕,會覺得很沒麵子。

(2)先肯定再拒絕。態度友善,先給予肯定再拒絕,能降低對方“被否定”的心理落差。

(3)巧妙借用別人的話來拒絕。巧妙借用別人的話,同時主動表示歉意或同情,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的難處。例如:“實在很抱歉,我們公司規定不能……”“我知道你很需要這份參考資料,但是我們主管有交代……”

(4)幽默拒絕。通常,幽默的語言可以調節氣氛。如果以幽默的方式來拒絕,氣氛會馬上輕鬆下來,彼此都感覺不到有壓力。

(5)岔開話題式拒絕。當別人向你提出某種要求時,他們往往會通過迂回的方式,繞個大彎子再說出意願,如果你在他談到一半時就知道了他的意圖,並清楚自己不能滿足他的願望,你不妨把話題岔開,說些別的。讓他知道這樣做隻會使你為難,他就會知難而退。

(6)別人提出要求時,可以通過短暫沉默來暗示你有為難之處。或是把拒絕稍微延遲,告訴他:“讓我想想好嗎?”“我再打電話跟你聯係。”可以降低他的期待值,而且用電話往往比當麵拒絕容易。

(7)提出替代方案。比如有人邀請你去唱歌,但時間已經很晚了,你可以這樣說:“我喜歡唱歌,也很想陪您一起去,可是現在已經晚上十點了,明天還要上班……如果下次時間允許,請再給我一次機會,好嗎?”

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學會說‘不’吧,你的生活將會更美好!”拒絕需要方法和技巧,更需要付出真心與誠意。在不傷害對方尊嚴的前提下,做到相互理解,人際關係就會更加和諧。

語言技巧點撥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當他人向你求助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安的心理。對於他人的求助,你一開口就說“不”,勢必會傷害其自尊心,引起他人反感甚至忌恨,從而破壞你們之間的關係。所以,當他人提出請求時,最好先說一些關心和同情的話,然後再說明自己不能相助的原因,這樣,可以贏得對方的理解,使其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