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門生,那個被譽為“亙古男兒”的陸放翁,則是“忽聞雨掠蓬窗過,猶作當時鐵馬看”。因為聽到雨聲,他那飽滿的愛國激情,竟然衝出白天清醒生活的境界,泛溢到夢境中去:“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當然,落雨引發的思緒,也並不都是奮發向上的,也有人從點點滴滴、淅淅瀝瀝、颯颯瀟瀟的雨聲中,領悟到一種前塵如夢、人生易老的悲涼意緒。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詞人蔣捷了。他在一首《聽雨》詞中,通過追懷生涯中的三段裏程,著力滃染淒苦冷寂的意境,以暗托其深沉的故國之思:“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雨,本來是沒有靈性和知覺的。無情抑或有情,都在於人的感受。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說的:“峽猿亦無意,隴水複何情。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對雨向來抱有好感。童年時代,每逢落雨,我都跣著雙腳,跑到街頭玩耍、嬉戲。有一次,因為在雨中貪玩、摸魚,竟然忘記吃飯,誤了上課,塾師帶著慍色,讓我背誦《千家詩》中詠雨的詩篇。當我吟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等令人賞心悅目的清麗詩章之後,老師輕輕點了一句:“朱淑真的詩,你可記得?”我猜想是指那首“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摧。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的,因為覺得有些敗興,便搖了搖頭。老師也不勉強,隻是輕歎一聲:“還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懂得人生了。”
當晚,聽父親說,十年前的一個雨夜,在警察署長家裏充任家庭教師的先生的愛侶被東家奸汙了,第二天,便含憤跳進了遼河。
先生以戊子年五月生,授徒當時不過五十幾歲。如今,我已超過了這個年齡。但是,時移世易,曆史揭開了新的篇章,他那樣的遭遇再不會重演了。所以,我對雨終無惡感。
…………
思緒,像一個扯不盡的線團縈繞著,樓外,淅淅瀝瀝,雨還在下。
而他的門生,那個被譽為“亙古男兒”的陸放翁,則是“忽聞雨掠蓬窗過,猶作當時鐵馬看”。因為聽到雨聲,他那飽滿的愛國激情,竟然衝出白天清醒生活的境界,泛溢到夢境中去:“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當然,落雨引發的思緒,也並不都是奮發向上的,也有人從點點滴滴、淅淅瀝瀝、颯颯瀟瀟的雨聲中,領悟到一種前塵如夢、人生易老的悲涼意緒。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詞人蔣捷了。他在一首《聽雨》詞中,通過追懷生涯中的三段裏程,著力滃染淒苦冷寂的意境,以暗托其深沉的故國之思:“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雨,本來是沒有靈性和知覺的。無情抑或有情,都在於人的感受。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說的:“峽猿亦無意,隴水複何情。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對雨向來抱有好感。童年時代,每逢落雨,我都跣著雙腳,跑到街頭玩耍、嬉戲。有一次,因為在雨中貪玩、摸魚,竟然忘記吃飯,誤了上課,塾師帶著慍色,讓我背誦《千家詩》中詠雨的詩篇。當我吟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等令人賞心悅目的清麗詩章之後,老師輕輕點了一句:“朱淑真的詩,你可記得?”我猜想是指那首“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摧。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的,因為覺得有些敗興,便搖了搖頭。老師也不勉強,隻是輕歎一聲:“還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懂得人生了。”
當晚,聽父親說,十年前的一個雨夜,在警察署長家裏充任家庭教師的先生的愛侶被東家奸汙了,第二天,便含憤跳進了遼河。
先生以戊子年五月生,授徒當時不過五十幾歲。如今,我已超過了這個年齡。但是,時移世易,曆史揭開了新的篇章,他那樣的遭遇再不會重演了。所以,我對雨終無惡感。
…………
思緒,像一個扯不盡的線團縈繞著,樓外,淅淅瀝瀝,雨還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