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廠房建成,起初生產情況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連續幾年,企業完全虧損。同時,當地居民由於擔心大型化工企業會破壞生態平衡,拒絕與他合作。

猶太人在逆境中堅忍的性格幫助了蒙德,他不氣餒,終於在建廠6年後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產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來,產品由原先每噸虧損5英鎊,變為獲利1英鎊。當時的英國,工廠普遍實行12小時工作製,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時。蒙德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工人工作時間改變為每天8小時。但事實證明,工人每天8小時內完成的工作量與原來的12小時一樣多,因為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漲。

這時,工廠周圍居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爭著進他的工廠做工,因為蒙德的企業規定,在這裏做工,可以獲得終身保障,並且當父親退休時,還可以把這份工作傳給兒子。

後來,蒙德建立的這家企業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堿的化工企業。

事業不順利的時候,要堅忍,但也不是一味地忍下去,究竟應忍耐到什麼程度,應該什麼時候放棄,也是身處逆境、敗中求勝的智慧。

一旦決定在某項事業上投資,我們一定要製定投資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三套計劃。

短期計劃投入後,即使發現實際情況與事前預測有相當的出入,我們也會毫不吃驚或動搖,仍積極按照計劃投入資金實施下去。

經過短期計劃的實施後,盡管效果不及預料的好,我們仍會推出第二套計劃,繼續追加投入,設法完成計劃。

如果第二套計劃深入進行後仍未達到預測的效果——與計劃不相符,而又沒有確切的事實和依據證明未來會發生好轉,那麼就應毅然決斷放棄這宗買賣或投資。

一般人認為,放棄已實施了兩套計劃的事業,豈不是前功盡棄,虧掉了不少投入?

猶太人不這樣認為。

生意雖然未盡人意,但沒有為後來留下後患,不會為一個爛攤子而困擾未來的工作,長痛不如短痛,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在經營活動中,猶太人能忍耐的性子是聞名於世的。但是,猶太人的忍耐是基於合算和有發展前途,當發現不合算或沒有發展前途時,不用說幾年,哪怕是幾個月,猶太人也不會等待下去。

英國猶太人詹姆士原來沾染了惡習,像個花花公子,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花光了後,生活也難以為繼,這時,他才覺醒要努力奮鬥,決心從頭做起。

他從哥哥那裏借來一點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藥廠。他親自在廠裏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18個小時,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藥廠辦得有點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盈利。

但靈敏的詹姆士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覺得當時藥物市場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世界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食物。

1874年廠房建成,起初生產情況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連續幾年,企業完全虧損。同時,當地居民由於擔心大型化工企業會破壞生態平衡,拒絕與他合作。

猶太人在逆境中堅忍的性格幫助了蒙德,他不氣餒,終於在建廠6年後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產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來,產品由原先每噸虧損5英鎊,變為獲利1英鎊。當時的英國,工廠普遍實行12小時工作製,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時。蒙德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工人工作時間改變為每天8小時。但事實證明,工人每天8小時內完成的工作量與原來的12小時一樣多,因為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