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對策:不能有一次放鬆
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您該注意哪幾點呢?下麵的幾條建議也許對您很有幫助。
第一,點滴起步。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養成好習慣,需教孩子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您已經了解習慣對人生的重大意義,可以說“習慣培養無小事”。就拿早上起床穿衣來說,您能不能堅持訓練讓孩子自己穿,大人不幫忙?這雖是點滴生活小節,但它對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自律、自強等等,可就不是小事了。
第二,及時強化。
對孩子來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從某種意義說,就是大人不斷進行正負強化的結果。因為他們就是以避免懲罰求得獎勵來發展行為的。因此,在孩子做出符合要求的行為方式時,您應及時以口頭的表揚,物質的獎賞,肯定的眼神、語調、手勢等,給予強化,以增加這種行為發生的概率,逐漸養成習慣。
此外,所謂“及時”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抓住時機來訓練某些習慣。小學是孩子們開始學校生活的最初階段,許多與學校生活相適應的好習慣都應在此時養成。一旦這時放鬆訓練,沒養成好習慣就會形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等問題嚴重了再想辦法訓練,就麻煩多了。因為正如剛剛說過的道理,及時訓練養成好習慣,在神經係統中隻是建立新的聯係;而一旦形成壞習慣之後再訓練好習慣,在神經係統中,就需要先抑製、消除舊聯係,然後再形成新聯係,自然事倍功半了。所以,一定要及時——及時強化,及時訓練。
第三,持之以恒。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話所言極是:“每一次破例,就像讓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次滑手放鬆的線,比你許多次才能繞上去的線還要多。”這形象地告訴我們,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能有一次放鬆。因為有了一次例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習慣養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四,做好表率。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丈夫見妻子每次做烤肉時,總是習慣地先切下一片扔給家裏養著的狗,便問妻子為什麼。妻子說:“我母親一直是這麼做的。”過些日子,這位丈夫見到嶽母,就問她是不是每次做烤肉前都是切下一片喂狗。“是啊,我母親一直是這麼做的。”嶽母也如此回答。這位丈夫感到十分奇怪,於是打電話去問妻子的外婆。“正是這樣。”那位年邁的老太太解釋說,“那是因為我的烤肉盤太小了。”——原來如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習慣有時源於盲目模仿。作為成人,不該盲目模仿而形成習慣,可我們沒有理由這樣去苛求孩子。看看生活中的親子之間,有多少子女的習慣,哪怕是一種走路的姿式,跟父母的習慣是那樣地相似。誰也沒有辦法擋住孩子模仿的。換言之,模仿父母是孩子養成習慣的必由之路之一。所以,我們為人父母者在言行舉止上應該加強修養,發揮表率作用,防止一不留神,像那荒唐可笑的故事一樣,讓孩子盲目學了一種不良的習慣。
習慣可以主宰人生。家長朋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吧,讓他擁有一筆終生受益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