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能欣賞你的上司,他自會在日常的交往中察覺的到,就正如他能在言談中知道你對他不敬一樣。沒有上司會拒絕別人尊敬的,有人欣賞絕對是快樂的事。
(2)別直言是非
有位朋友最近很不開心,他因為在開會的時候指出了上司的錯誤,事後被召去痛斥一頓。他覺得自己是對公司關心,才會指出上司錯誤,不料反被指責,因此不快。
這位朋友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他卻不懂選擇場合,也太欠缺技巧了。
任何人都不想當眾被指出錯誤,更何況是你的上司?開會時眾目睽睽,你竟然把他的錯誤抖出來,叫他的麵子往哪兒放?況且你是他的下屬,豈不是說他不如你?也難怪他生氣要對你發泄。
即使開大會隻有你與上司兩人,你也不宜直接指出他的錯誤,特別是上司的自尊心很強的時候,你要指出其錯誤,須懂得避重就輕,要婉轉但能清楚地傳達意思。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上司寫的英文信中有某個詞用錯了,把整個意思都歪曲了,做秘書的可以婉轉地問上司,表示自己不明白這個字的解釋,請他指點,待他說明以後,可以問他那個字是否與另一個(正確的用字)相同,此時上司應心領神會,可能會說用你提的字也可以,那時你便可將之更改。
其實,隻要下屬能時常記住自己的身份,便不難避免直說是非的錯誤。
(3)說你應該說的話
與上司打交道時,必須時刻小心才是。當上司問你任何一個問題時,在你的腦際都要很快閃過這一類念頭:他提問的真正“目的”何在?然後針對他的“目的”,具體地回答;而並非問什麼都如實地回答。
我們不是說在上司麵前不要直言不諱,而是說你應該說的話,或許有人會老大不高興地說,這樣是否人品有問題?為什麼不說真話?
在這裏要強調的是,所謂的不要直言不諱,也並不是讓你滿口胡說八道。人家問你是財經大學畢業的嗎,你答成了清華大學,這當然是不可以的。
但是接下來,當對方問你:“當初為什麼先去當兵?”此時你就不要傻裏傻氣地回答:“因為考不上大學,隻好去當兵。當兵回來有加分,所以考取了。”這未免太離譜了,哪有人自揭瘡疤的?這種問題是查無實據的,自然要美化一番。正確的答法:“當時生了一場重病,因此誤了考試。而當兵的役期到了,病也好了,隻得去當兵。”與上司聊天尤其是閑聊時,往往在上司的隨意麵前放鬆警惕而口不擇言,說出一些本來不該說、平常不敢說的話,其結果會很快反映在上司對你的認識和任用上。
(4)不可貿然向上司進言
中國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認為,部屬不能隨便向上司進言。他的論斷雖有些偏激,但反映了進言宜慎重這個真理。韓非列舉了進言者的十種危險,不妨參考一下:
①君主秘密策劃的事,不知情者貿然進言就會有危險。
②君主表裏不一的事,誰把這個情況說破,誰就會有危險。
③在進言被采納的情況下,如果進言的內容被他人得到了,進言的人就要受到泄密的懷疑。
④為官的經曆還不深,還沒得到君主信任時,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全顯露出來,那麼,即使謀劃成功,也不會受賞;如果謀劃失敗,反而受懷疑。
⑤揭露君主的過失,用道德理論加以指責,那是危險的。
⑥君主用他人的意見獲得成功,並把這個成功歸於自己,知道這個秘密的人會有危險。
⑦強製君主從事自己能力以上的事,這樣的事會讓君主難堪,這個進言者會有危險。
⑧如果君主談論人的品格,又別有所指,接著再談論平庸的人,並有煽動之意,幕僚們就要有所警惕。
⑨讚揚君主寵愛的人,如果你想接近他,就會受到懷疑;指責君主厭惡的人,如果是試探,你也會受到懷疑。
⑩在向君主進言時,隻說大話,毫無針對性,當仔細討論時,就會讓人反感;如果發言過於小心,就會被認為是愚笨;如果高談闊論自己的計劃,就會被斥為信口開河。
(5)不要和上司稱兄道弟
我們不一定要把組織弄得像軍隊一般的嚴謹,但對於上司和下屬的關係也應劃分清楚;不可有搪塞馬虎、得過且過的想法。凡事輕率隨便的態度,往往給人無法信賴的感覺。
主從關係必須嚴格劃分,不可亂了分寸,權責不明、未經授權而強出頭,對所指派的任務也任意曲解、自作主張,將使整個組織失控。
舉個較為淺顯的例子:行進間如遇上級,必須等長官通過自己再行進;上、下台階時,必須先停止、行注目禮後再隨後前進。
在企業組織中,上下之間的關係最容易混淆。年輕氣盛的員工,隻為凸顯、膨脹自己的角色,往往不知禮貌,動輒直呼長官名字,或者幹脆稱兄道弟,這些沒大沒小的幼稚行徑,都是辦公室裏的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