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開發數字中心節點技術;開發稀土的回收再利用技術;成功控製、觀測了自旋流
2011年小泉英明專員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采用點束掃描方式的粒子癌症治療係統(PBT);獲得日本國內製造認可開發廣域網(WAN)的高速化技術
四、日立企業理念
1.經營方針
日立集團於2010年5月31日發布《2012中期經營計劃》,強調“通過社會創新事業實現增長”,以及“確立穩定的經營基礎”。
2.日立環保理念
風、火、水、土,被喻為形成生命世界所必要的四大元素。萬物依其孕育生長,人類得此生生不息。人們以樸素的哲學智慧感知到世間萬物和諧的真諦——唯有這些生命之根基能共生流轉,方可帶來平衡、自然的美好世界。
作為麵向未來、富有責任心的百年日立企業,日立全心投入社會創新事業,將信息通信係統、電力係統、環境·產業·交通係統、社會·城市係統等相關的“社會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2大領域的優勢融合創新,為打造低碳社會和綠色經濟而不懈努力。
日立通過夢貘吞食噩夢創造美好生活的寓意,通過核心自主技術、產品開發,以及先進的企業理念,將風、火、水、土四個和諧美好世界展現在我們麵前。
1)溫柔風能之旅
日立憑借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以及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眾多大氣汙染防治對策技術,用行動創造更和諧的地球,讓天空更加美麗。
2)活力大地之旅
立足全球,同樣不忘紮根當地土壤。日立致力於通過鐵路交通、樓宇係統、工廠節能、熱電聯供係統等眾多先進技術和產品,降低耗能,保護資源、用行動創造更和諧的地球。
3)純淨水源之旅
日立擁有從供水、汙水處理、到上水br排水處理等領域廣泛的水處理技術,為城市與農村提供全麵的水資源解決方案,讓水與生命更加純淨,用行動創造更和諧的地球。
4)恒動太陽之旅
日立,在洞悉種種環境課題的同時,用火一般的激情,致力於太陽能、高效火力發電等能源環保事業,用行動創造更和諧的地球。
3.品牌戰略
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社會及客戶的期望,日立提出“Inspire the ”的理念,並將其作為日立集團的品牌承諾。
第二節 日立公司的質量戰略
一、日式質量管理模式
質量管理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各國企業因此都十分重視對產品的質量管理。各國企業管理思想和措施與各自的文化結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質量管理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國質量管理模式和日本質量管理模式。
美國是質量管理的發源地,無論是統計質量管理法還是全麵質量管理法都源於美國。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美國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質量管理思想、質量管理組織製度和質量管理方法,被稱為美國質量管理模式。
美國企業的質量管理思想經曆了三個階段:早期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技術;其後主要依靠事後檢驗;現在則是以預防為主。首先,美國企業普遍重視產品質量。美國企業界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有自己的選擇權,這就是向生產者投“貨幣選票”,為了吸引這些選票,企業必須盡量了解消費者需求,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其次,美國企業強調質量的綜合特性。他們認為質量特性主要包括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產品應該融這五大特性於一身,產品質量應該是這些特性的總和。再次,美國企業推崇“以預防為主”的觀念。他們雖然也注意成品的檢驗,但更注重工序過程中的預防,把質量問題控製在產品形成之前。第四,美國企業非常強調高層管理人員的質量責任。企業最高層領導人員都要接受質量管理培訓,他們的工資、紅利及其他獎勵都要視質量管理成績而定,有的企業質量管理成果在紅利和獎勵中的比例甚至達到40%。第五,美國企業特別注重質量指標的完成。他們將質量指標分解得很細,落實到每道工序和每個人,產品要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進行檢驗,追求100%的合格率。
美國企業的質量管理組織製度是與其質量管理思想相適應的。首先,質量管理圍繞高層領導和質量管理專家來實施,質量經理和質量管理專家在質量管理中居於核心地位。其次,將解決質量保證問題的權力分散,各部門在質量經理和專家的指導下分工負責,隻有問題比較普遍時才向上級部門報告。再次,常設管理機構和臨時管理機構並存。除質量促進委員會、可靠性委員會等常設質量管理機構外,美國企業還經常為特定目的設立臨時質量管理機構,如福特汽車為生產專用部件而成立的臨時工作小組等。第四,美國企業還十分重視質量檢驗工作,積極改進質檢儀器,提高質檢人員素質。
美國企業的質量管理方法主要是全麵質量管理,它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通用電氣公司的工程師費根鮑姆創立的,其基本內容是:企業全體員工及其有關部門同心協力,綜合運用管理技術、專業技術和科學方法,經濟地開發、研製、生產和銷售用戶滿意的產品。
日本企業則從自身實際和日本文化出發,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質量管理模式。先看看日本企業的質量管理思想。首先,日本企業樹立了“無次品”的質量管理觀念。一般國家認為把廢品率降到1%以下意義不大,可是在日本公司的質量圖表上,廢品率不是以百分之幾表示,而是以百萬分之幾表示,長遠目標是零。日本企業還宣傳“每個廢品都是寶”的觀念,對廢品進行仔細研究,找出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日本企業質量管理是麵向消費者的。日本工業標準將質量管理定義為“質量管理是經濟地生產合格產品的一種生產方式體係,或者是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日本企業也認為“質量管理就是發展、設計、生產和服務於一種優質產品,這種產品應是最經濟、最有用,並使消費者滿意”。因此,他們提出“最現實的質量好壞標準就是顧客是否滿意”,“百分之一的次品對顧客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次品”。再次,追求產品的適用性,不以合格率為主要標準,擴大產品優等率。第四,日本企業重視質量管理中人的因素,強調全員參與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