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節(3 / 3)

秦三世偶爾也會去稷下學宮陪伴孫子,拉著他的小手在稷下學宮內轉悠著。\/\/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好歹也做了不短時間的帝王,刨去一些東西外,能夠教導孫子的幹貨還剩下很多。

而鹹陽宮內,聽到農家有人來請,說是雜交水稻和小麥有了新的進展以後,趙燕歌有些恍惚。

玉米、土豆、紅薯的到來解決了大秦缺糧的危機,可是他們本土糧食增加高產的事情農家的人也一直沒有拉下來。

對於這件事情,趙燕歌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有想到會突然迎來這個意外之喜。

當然,農家的人就算再能耐,也無法讓雜交水稻和小麥突破到玉米這種高產農作物的產量,這次彙報給趙燕歌的,是農家人在雜交水稻和小麥身上取得的最新進展。

這對大秦來說,已經是邁出一大步了。

其餘百家人聽說了以後,也全都跑去鹹陽宮的玻璃大棚去看。

“這幾年的努力成果下來,已經讓我們大秦的水稻和小麥比之數年前產量多了十分之一。”左相看著手中的對比數據笑著道。

可別小看這個產量,一畝地多了十分之一,整個大秦的糧食產量和儲存就能提高一成。

誰的不會嫌棄糧食多的。

比起幾年前貧瘠百姓皆哀苦的大秦來,現在大秦的百姓們家中糧食已經有了富餘。

百姓們是對生存要求最低的那批人,對於他們來說,隻要家裏麵有糧食,就能一直把日子給過下去。

手裏有糧,能夠有效的為大秦安穩民心,能讓大秦發展的更加安穩。

這就是屬於大秦的太平盛世。

朝堂之上,伴隨著老一輩的官員們陸陸續續的退下去以後,提拔上來的都是新麵孔,這些人有的是從下麵一路考上來的,也有的是被舉薦上來,無一例外的都是實幹家。

上行下效,下麵的風貌自然也會跟著一同變好,有些政治清明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路不拾遺的現象。

有時候百姓們就算沒有把家中門關好,也不用擔心家裏麵會丟東西,因為大秦的治安已經涉及到了他們的方方麵麵,凡是手長的竊賊都會得到嚴厲的懲罰,久而久之,自然就沒有再生出做壞事的膽子。

百家裏麵,儒家和法家是最關心來自民間反饋的,尤其是儒家,看著這樣的大秦,突然覺得,他們儒家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天下大同”已經實現了。

不過所有人都有共識的是,這樣的太平盛世,需要他們精心的去維護,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

大秦並不隻是帝王的責任,凡是大秦子民們,人人有責。

這樣沉重的信任讓民間的百姓們更加愛戴自己的國家,皆以身為大秦的子民為榮。

民心彙聚,所化成的龍氣簡直讓係統樂瘋了。

它計算了一下趙燕歌身上的龍氣總量,已經足夠躋身真龍的第一階梯。

【我們發了,發了。】係統開心道。

這麼多的龍氣能夠它修煉很多年呢。

趙燕歌看到從閉關中出來的係統,對它道,“你先回去把家裏麵收拾一下,過不了多久我就會回去了。”

【多久?不是還得幾十年麼?我要是走了,你這邊出現重大事故怎麼辦?】係統有些擔憂道。

趙燕歌道,“你也看到了,這裏一切弄得都差不多了,以後就算出現了危機也能夠應對,再說了,一個帝國不經曆風雨怎麼茁壯成長。”

“反倒是家裏麵,以前就咱們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