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生流浪的盧梭,幼時即失去父母,在人生的最後20年更是因為當時法國政府的通緝而困苦艱難。回顧他一生的經曆,幾乎所有的好運都被放逐。
可我坐在春天的午後看他留下的巨著《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想象著遙遠的他是如何在孤獨的異鄉留下那些冷靜又深邃的哲學思索,隻覺得那種支撐著他的人性的光輝至今也沒有消失,反而愈加閃耀。
我喜歡一切沸騰的故事,盡管知道那沸騰背後是靜默、冰冷又漫長的等待和摸索。
但隻有願意並且有能力忍受靜默、冰冷和漫長的人,才能真正等到沸騰時的歡愉與榮耀吧。
2.
過去的這些年裏,特別疲憊特別倦怠的時候我也會想——何必這麼辛苦,得過且過不也是人生的一種?
每當這個時候,能夠治愈我的,是一篇曾經看過一次卻再遍尋不到的人物紀實。
那年是2010年吧,我坐在大三下學期的課堂上,看到那篇報道,寫的是創業者王興。
在我們剛讀大學的時候,人人網還叫校內網,而校內網比現在的微信、淘寶和微博要火爆得多,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狂刷校內網幾百次。這個需要以真實姓名、真實身份注冊的社交網站,對校園裏的我們而言,簡直是當時互聯網最好的創新。
校內網就是王興創辦的,後來融資失敗,被千橡以200萬美元收購。
隨後王興從校內網離職,創建了飯否網,很短的時間內便積累了上百萬個用戶。如果說校內網是Facebook的中國版,那麼飯否網則是Twitter的中國版,這仍然是當時互聯網最好的創新,甚至被譽為微博類網站的鼻祖。
可惜的是,2009年,飯否網被意外關閉,王興在當年的年會上甚至哭了。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大概很難理解那是怎樣的無助和絕望。
飯否網被關閉的505天裏,新浪微博開始內測,隨後異軍突起。沒有人能假設,如果沒有這被關閉的505天,國內現在的互聯網會不會是新的格局。
2010年我看到那篇報道的時候,王興剛剛成立美團網。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團購類網站,美團網打破了王興之前的“噩運”,茂盛地延續至今。
在創立美團網前,這個剛過30歲卻創業已十年的年輕人曾被稱為“最倒黴的連續創業者”,盡管他總能以最精準的手勢抓住互聯網的脈搏,總能成為那個“開創者”。
可是就連那篇報道都不得不感歎:“有時創業不僅需要敏銳的眼光,還需要各方的配合——投資、人脈,甚至政治。”
當采訪者問起他數次失敗的創業經曆,問他有沒有想過放棄,他隻說:“你看唐僧去取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可是他從來沒跟徒弟們說過,咱不取了,咱回去吧。”
這篇報道以及這句話,我整整在心裏記了六年。
就像一生流浪的盧梭,幼時即失去父母,在人生的最後20年更是因為當時法國政府的通緝而困苦艱難。回顧他一生的經曆,幾乎所有的好運都被放逐。
可我坐在春天的午後看他留下的巨著《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想象著遙遠的他是如何在孤獨的異鄉留下那些冷靜又深邃的哲學思索,隻覺得那種支撐著他的人性的光輝至今也沒有消失,反而愈加閃耀。
我喜歡一切沸騰的故事,盡管知道那沸騰背後是靜默、冰冷又漫長的等待和摸索。
但隻有願意並且有能力忍受靜默、冰冷和漫長的人,才能真正等到沸騰時的歡愉與榮耀吧。
2.
過去的這些年裏,特別疲憊特別倦怠的時候我也會想——何必這麼辛苦,得過且過不也是人生的一種?
每當這個時候,能夠治愈我的,是一篇曾經看過一次卻再遍尋不到的人物紀實。
那年是2010年吧,我坐在大三下學期的課堂上,看到那篇報道,寫的是創業者王興。
在我們剛讀大學的時候,人人網還叫校內網,而校內網比現在的微信、淘寶和微博要火爆得多,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狂刷校內網幾百次。這個需要以真實姓名、真實身份注冊的社交網站,對校園裏的我們而言,簡直是當時互聯網最好的創新。
校內網就是王興創辦的,後來融資失敗,被千橡以200萬美元收購。
隨後王興從校內網離職,創建了飯否網,很短的時間內便積累了上百萬個用戶。如果說校內網是Facebook的中國版,那麼飯否網則是Twitter的中國版,這仍然是當時互聯網最好的創新,甚至被譽為微博類網站的鼻祖。
可惜的是,2009年,飯否網被意外關閉,王興在當年的年會上甚至哭了。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大概很難理解那是怎樣的無助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