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法布爾用鬆毛蟲做了試驗,驗證了盲從心理的存在。他把若幹鬆毛蟲放在一隻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遠處,又撒了一些鬆毛蟲喜歡吃的鬆葉,鬆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饑餓勞累的鬆毛蟲盡數死去。而可悲的是,隻要其中任何一隻稍微改變路線就能吃到不遠處的鬆葉。另外,也有人用羊群再次做了科學驗證:他們在一群羊的前麵橫放一根木棍,把羊驅趕過來。隻要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人們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麵的羊走到這裏時,竟然仍然像前麵的羊一樣,會不自覺地向上跳一下,盡管那根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
在管理學和經濟學界,它也用來解釋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由於信息的不充分和缺乏對信息的了解,許多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於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許多人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了大量的從眾行為,就連很多企業也難以避免。這個效應一般出現在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而且這個行業上會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裏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裏“淘金”。從行為心理學上講,這是由個人的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製。
有一則這樣的幽默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他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了,沒有地方落座。怎麼辦呢?於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裏發現石油了!”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裏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跑得比兔子還快,根本不加思考。很快天堂裏就隻剩下那位後來者了。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裏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當然,我們要知道,任何存在的東西總有其合理性,即便是體現盲從特質的羊群效應,也並不見得就全然一無是處。因為這是自然界的優選法則,在信息不對稱和預期不確定的條件下,看別人怎麼做然後自己再跟著做選擇,確實是風險比較低的一種方法。羊群效應可以產生示範學習和聚集協同的作用,這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和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的總結就是:對於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斷,出奇當然能夠製勝,但跟隨者也有後發的優勢,並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