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人陳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攜帶挪用公款26萬元潛逃,數額巨大,其行為構成貪汙罪。被告人陳某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58500元歸個人使用,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遂於2002年12月16日以被告人陳某犯有貪汙罪、挪用公款罪,向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經過二審判決,陳某以貪汙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
從陳某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身為管理者是否能夠做到廉潔,歸根到底在於是否能夠做到嚴於律己,也就是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養成誠心誠意為企業服務的精神和行為習慣。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原則,廉潔自守,不以權謀私,不揮霍浪費,不侵害公共利益,求真務實,為所在的企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25. 用人而疑是昏聵
原文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
譯文
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勝任其職,這樣的政治一定很汙濁。
名家注解
【張商英注】濁,溷也。
【王氏注】疑而見用懷其懼,而失其善;用而不信竭其力,而盡其誠。既疑休用,既用休疑;疑而重用,必懷憂懼,事不能行。用而不疑,秉公從政,立事成功。
■ 解讀 ■
德才兼備的能人畢竟是少數,所以有才的可用其才而不能信賴他的人品;相反,有的可以完全信賴,因為其德行高尚,但不能委以重任,因為才力不足。這與“用人不疑”的原則似乎矛盾,其實不然,不可將之混為一談。
■ 處世活用 ■
為人處世,不可多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一件事,一時不了解其中的真假虛實,免不了會產生懷疑。而懷疑又驅使我們多個心眼,去調查研究,親身驗證,以辨明真偽,避免上當受騙。這可以說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對什麼事都無端多疑,又不去調查真偽,這樣不僅會造成心理陰影,而且還可能釀成大禍。下文寓言中的雄鳥可以說是一個例子。
收集水果的鳥雀
有一棵大樹,上麵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雌的,一隻雄的。它們為了儲存冬季的糧食,采了很多水果回來,將巢裏放得滿滿的。
有一天,因為陽光很強,這些水果被曬得脫水而使體積變小了。雄鳥從外麵采果回來時,看到原本滿滿的水果,怎麼變少了呢,就對雌鳥說:“我們一同辛苦地采水果,為什麼你獨自吃了而不告訴我?”雌鳥說:“我沒有吃啊!”雄鳥說:“水果明明減少了,你怎麼說沒有吃呢?”雌鳥委屈地說:“我真的沒吃啊!”
雄鳥一生氣就起了狠心,用嘴一直啄雌鳥,啄得它遍體鱗傷。雌鳥受不了這樣的虐待,傷心地飛走了。之後,忽然下了一場大雨,水果因雨水浸泡又膨脹起來,和原來一樣占滿了鳥巢。這時雄鳥才知道自己誤會了雌鳥,覺得很後悔。它在鳥巢旁一直啼叫,希望雌鳥回來。雖然晝夜不停地呼喚,但是再也看不到雌鳥的蹤影了。
現實中,多疑的人並不少見。一些人極為敏感多疑。有的見別人的臉色與往日有異,就認為是衝著自己來的;見幾個人在一塊兒說悄悄話,便想著是說自己的壞話。有的人把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指向自己,並為此而心懷怨恨,不是與別人爭吵不休,就是去搬弄是非,不斷地製造和加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有的人多疑到捕風捉影、無中生有的地步。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不僅作繭自縛,危及自身健康,而且禍及他人及社會,需要慎重對待。
■ 職場活用 ■
身處職場之上,競爭壓力大,尤其需要調節心理,不可產生多疑的毛病。敏感多疑的人常常使自己處於憂心忡忡的狀態之中,總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擠”下去,並不斷給自己的心理加壓,終日處於緊張、焦慮的競爭狀態之中,最終導致心理崩潰,自信心逐漸消失殆盡,下文的張小姐就是這樣的例子。
多疑的張小姐
張小姐是一個非常能吃苦,並且十分上進的人。她進入公司後,由於工作努力,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老板提拔她為公司裏的高層主管,她的年輕和高薪為公司職員所羨慕。然而,在高薪和高職風光的背後,卻有另一麵:張小姐升職後總是失眠,頭發變得幹枯了,皮膚也變得鬆弛粗糙了很多,每天無論在辦公室或家裏,都得喝很濃的咖啡。張小姐向好友訴苦:“很煩,因為心情不好。”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在升職後,雖然有很多恭喜的聲音,但也有一些令人不快的雜音。而張小姐對此很是惱火,由於原本就比較敏感多疑,升職後,多疑的心理也加重了許多。那天,張小姐和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起開會,出來後發現一個下屬站在門口,身體彎著,頭貼在門上。張小姐的第一反應是他在偷聽,之後,她把那個偷聽的下屬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質問對方為什麼這麼做。
下屬很是驚訝,告訴張小姐他是在接水,不是在偷聽。這時,張小姐才記起門邊恰好是飲水機的位置,而下屬的姿勢顯然是在接水,而且張小姐也想起當時對方手裏的確是拿著一隻水杯。多疑的心理既影響了下屬的工作情緒,也影響了張小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