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安禮章第六 禮為立身之本(13)(1 / 3)

聊起企業的管理問題,他連連抱怨現在的企業越來越難管了。他說:“企業剛創立的時候,雖然規模小,員工文化素質也不高,但幹什麼都比較順心,我指東,沒有人往西。現在倒好,規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幾番,又招進了大批高學曆的人才,按說,工作應該更得心應手了,可實際上呢,我的話現在不靈了,常常有人唱反調。就說生產果汁這件事吧,你知道,一瓶彙源或是茹夢,飯店賣十幾二十元。咱這個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產線,你想想那利潤!可幾個副總愣是不同意,說果汁眼下走俏,但從長遠來看卻……”

兩年後,這位董事長在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會,又與記者朋友見麵了。閑聊時,記者朋友問他那個果汁加工項目後來是否上了,他長噓一口氣,說:“幸虧當初沒上,如果上了的話,現在可就背包袱了。鄰縣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進去。”

他感慨地說,看來企業裏有人說“不”,並不見得是壞事。

曾經有一知名企業的老總說過一句話:“20年前,我是最強的,帶著大家往前衝;20年後,我站在後邊運籌帷幄,看著大家往前衝。”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者,員工在你麵前唯唯諾諾,並不一定就是好事。當有人向你說“不”時,應該慶賀才對。如果你總是按過去成功的道路走下去,接下來等著你的恐怕是死路一條。

27.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原文

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

譯文

相同的聲音會產生共鳴;相同的氣韻會相互感應;同一類人相互依存;人品相近的人相互親近;處於同樣困難下的人會相互幫助。

名家注解

【張商英注】五行、五氣、五聲散於萬物,自然相感應。六國合縱而拒秦,諸葛通吳以敵魏。非有仁義存焉,特同難耳。

【王氏注】聖德明君,必用賢能良相;無道之主,親近諂佞讒臣;楚平王無道,信聽費無忌,家國危亂。唐太宗聖明,喜聞魏征直諫,國治民安,君臣相和,其國無危,上下同心,其邦必正。強秦恃其威勇,而吞六國;六國合兵,以拒強秦;暴魏仗其奸雄,而並吳蜀,吳蜀同謀,以敵暴魏。此是同難相濟,遞互相應之道。

■ 解讀 ■

有共同語言的自然易於溝通,願意彼此唱和。氣韻之旋律相同的就會相互感應,發生共鳴。金、木、水、火、土五種自然元素和宮、商、角、徵、羽五種韻律,融合在自然界的各種物質中。人情世故,治國經要,當然也背離不了這些自然規律。

■ 處世活用 ■

選擇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關鍵,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置身於良好的生活環境當中時,我們的品行會不自覺地獲得升華,古代孟子母親三次為孟子選擇鄰居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孟母三遷

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都一一學習效法。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孟子的母親如果依舊讓孟子在墓地那樣惡劣的環境下生活,那麼孟子將來也一定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浪子。而搬到學校旁邊,受到知識的熏陶,孟子喜歡研究學問的天性被激發了出來,於是成了偉大的思想家。

■ 職場活用 ■

職場之中,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選擇一個正確的團隊。一個正確的團隊不但可以讓你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且能夠讓你提升自己的才能。優秀的團隊每一個人都積極發揮智慧。如果我們追隨了一個錯誤的團隊,那麼對自我的發展則是毀滅性的。錯誤的團隊不但打擊了你的自信心,而且對你的才能也是一種浪費。所以在職場打拚的時候,首先就是要選擇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優秀團隊。這和孟子的母親選擇鄰居其實是一個道理。

格林尼亞的成功

維克多·格林尼亞是法國有機化學家,1871年5月6日出生於法國瑟堡。他的父親是一個造船廠的老板,他是家中最受寵愛的兒子。由於家境富有,所以年輕時候格林尼亞是個浪蕩公子。他整日和城裏的那些混混在一起混日子。他們不是喝酒就是到處閑逛。在鎮上,他們是誰見了都討厭的一群人。

1892年,在一次上流社會的舞宴中,格林尼亞發現一位初次露麵的美人,便邀其做舞伴,不料遭到拒絕。當格林尼亞得知這是一位來自巴黎的女伯爵時,立即上前致歉。女伯爵冷漠以對:“請站遠點兒,我最討厭你這種花花公子擋在我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