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園(2 / 3)

而經過談判,粵東音像出版社以每盤三元的價格向外發行這些磁帶,賣完之後以每盤兩元五角錢的價格和愛國文化結算。

這樣下來,每盤磁帶“愛國科技園”賺五毛錢,粵東音像出版社賺五毛錢;而愛國文化賺的最多,一盤賺一塊三毛錢。

不過誰讓人家是內容生產商,這磁帶賣的好不好關鍵看內容。

不過,第一批磁帶生產出來了,王愛國讓放在倉庫裏沒有交給愛國文化。

王愛國準備讓愛國文化到五月份才開始錄製,六月份五百萬盤磁帶同時推向市場。

這是為了防止被盜版,如果隻是少量的發行,市場上將會發現大量的盜版磁帶,後續的磁帶就賣不動了。

其實按正常來說,王愛國這麼做有很大風險,如果磁帶滯銷將會大量積壓。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王愛國胸有成竹。

第一,“愛國科技園”生產出來的磁帶是國內市麵上質量最好的,就是空白的磁帶都不愁賣。

第二,王愛國再加上華星唱片的勢力,香江還沒有人敢走私或盜版華星的音樂作品。所以王愛國手上的歌曲資源稀缺而又優秀,足以秒殺整個市場所有對手。

第三,質量這麼好的磁帶,歌又這麼好,價格還不比質量很差的盜版貨貴;要是你,你選哪個?!

這五百萬盤磁帶,王愛國準備其中三百萬盤錄製唐蕙敏首張粵語專輯《千千闕歌》。其餘兩百萬盤分給華星別的歌手,張家容、梅彥方、張習朋、超越樂隊各五十萬盤。

至於錄像帶就沒這麼簡單了,因為現在有錄像機的家庭還很少。

不過,王愛國早有安排。

王三石在粵東省經營了這麼長時間,已經有了一定的人脈,再加上政府從中牽線搭橋,愛國文化在粵東省各地與人合作共開了一百家錄像廳。

由愛國文化投資一小部分資金和提供免費大量的電影錄像帶,合作方提供場地和負責經營,利潤平分。

不過,目前錄像帶隻能啟動一小部分產能,等錄像廳在全國流行開後才能全力開工。

預備投產的是一條錄像機生產線和一家電視機廠。

錄像機生產線隨時可以投產,現在在等市場培育開發出來。

王愛國最看重的還是這家電視機廠,因為他知道之後幾年華夏國內一直緊缺電視機。

現在國內主要銷售的都是黑白電視機,還要憑票購買。

王愛國直接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彩色電視機生產線,而且是十條生產線,年產能五百萬台。

王愛國的一千萬花旗元一大半都花在了電視機廠上。

因為彩電生產線非常先進,工藝流程也很複雜。

可因為“巴統”的原因,王愛國又不能找生產線廠商派人來指導,所以隻能讓技術人員自己摸索。正式投產還需要一些時間。

最後,王愛國召集了段久安和科技園幾名技術水平最高的工程師開了個秘密會議。

會議室大門緊閉,搞的段久安等人有點緊張。

王愛國笑了笑,開口道:“大家不要緊張,這次會議我主要是向大家說一下未來科技園的發展規劃。”

看王愛國笑了,會場的氣氛也變的輕鬆起來。

王愛國接著說道:“第一件事就是必須確保電視機廠盡快順利投產,電視機廠將是我們這幾年的工作重心。”

段久安連忙帶頭表態,站起來說道:“王先生請放心,按照現在的進度,月底就可以試車,下個月正式投產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