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明皇揮劍定乾坤(3)(1 / 2)

就在這時,崔日用站了出來:“老臣不以為然,三郎隆基雖然是庶子,但於國家有大功。若非三郎,國政至今還把持在韋後的手中。如此立有大功之人,若不立為太子,隻怕真的是眾口難平。”

宋璟也說:“是啊是啊,臣讚同崔大人的意見。”

這時,兩麵派張說也站出來說:“立三郎李隆基比較合理。”

姚崇也點頭:“老臣竊以為皇上的提議合情合理。”

一看這情景,李旦的嫡長子李憲站出來說:“兒臣也認為三弟功勳顯著,應該做這個太子,若立兒臣,兒臣惶恐不安啊,兒臣何德何能,配做這個太子。”

李旦高高在上,總結道:“既然大家都認為三皇子眾望所歸,那就這麼定了。”

太平公主一聽,氣急敗壞:“這……”

李旦說道:“朕知道,太平公主也是為了大唐好,怕亂了禮製,正所謂禮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形勢不同,自然應該因勢而定。從現在起,三皇子李隆基即是我大唐的太子。”

李隆基上前,鏗鏘地說:“謝父皇,兒臣一定不負眾望。”

崔日用高呼:“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大臣齊呼:“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回家之後,太平公主極為惱怒:“相王這是怎麼了?要跟我對著幹?”

崔湜說道:“公主,現在他不是相王了,是皇上,我看咱們還是得讓著他們點。”

太平公主:“哼,江山是我一手策劃的,今天反倒讓我聽命於人,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蕭至忠說:“大勢已定,公主,咱們還是順其自然吧!“

太平公主:“順其自然?李隆基,我一定會找到你的把柄,遲早廢了你。眼下最重要的是挑撥他們父子的關係,還有,挑撥李隆基兄弟之間的關係,要孤立李隆基。這些事情就由你們這些下人去辦了,我就不信他們一家人就那麼團結。”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臣倒向李隆基那邊了,像宋璟、張說、姚崇、張九齡這些人都很看好他。”

“夜長夢多啊,長期下去,本公主就會敗在這個黃口小兒的手中。”

太平公主集團開始積極活動,不斷地散播謠言,說李隆基圖謀皇位,在家裏磨刀霍霍,想推翻皇上,自取皇位,還說李隆基準備對長兄開刀。對於這些謠言,李旦當然置若罔聞,太平公主卻經常在他耳邊說道:“如果皇上再不廢掉李隆基,隻怕有性命之憂啊!”

李旦不耐煩地說:“隆基不是這樣的人?”

太平公主急道:“他是什麼人我還不清楚,你看他誅殺韋後黨羽,一個不留,這等心狠手辣實在是世間罕有,雖然你是他的父皇,但如果擋在他的麵前,一樣是沒有好下場的。你我是兄妹,我關心你才為你著急啊,皇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先下手吧,廢掉他,立長子李憲。”

李旦:“好了,我是他父親難道還不比外人更了解他?”

太平公主:“皇上,你怎麼這麼糊塗啊,相信有一天你會明白的,臣妹為你操心你還不高興。”

李旦回去後,立刻找到李隆基,對他說:“你姑姑現在急著要廢掉你,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要讓他抓住什麼把柄。”

李隆基聽說太平公主離間自己跟哥哥的關係,主動跟哥哥同吃同住,還說把太子之位讓給他,李憲很感動,緊緊握住他的手,動情地說:“他們的詭計哥哥明白,你放心吧,有什麼事哥哥一定支持你,這太子隻有你才能當。”

看到離間計失敗,太平公主有些喪心病狂,大肆籠絡大臣,居然在朝堂上讓大臣們提議廢掉太子,還捏造了許多罪名。

李旦一氣之下,說道:“你們再這樣鬧下去,我這個皇帝不當了。”

公元712年,睿宗李旦高調禪位於李隆基,私下裏,李旦對李隆基說:“一場暴風雨來臨了,父親相信你能處理好一切,但也希望你不要傷害太平,她畢竟是你的姑姑,就算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不要傷害她,答應父親。”

李隆基說:“兒臣答應父皇,絕不傷害姑姑。”

太平公主聽說李旦讓位給李隆基,頓時火冒三丈,立即召集自己的智囊團。

太平公主沒有說一句廢話,直接問道:“大家說說,現在該怎麼辦?”

“先下手為強,朝中大多是公主的人,隻要殺了李隆基,公主就可以當皇帝了。”

太平公主說道:“對,這是我一生中最後一次機會了,再不賭以後沒機會了。崔大人,三天之內,我們能調動多少人馬?”

“可以調動兩千人。”

太平公主:“好,三天後本公主親自率軍前往玄武門擊殺李隆基,成功以後,在座的諸位都可以拜相封侯。”

當太平公主帶著軍隊趕到玄武門時,李隆基已經嚴陣以待,在那裏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