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葉落無聲(1 / 1)

8年很快就過去了。

1945年8月底,閻錫山急匆匆回到闊別達8年之久的太原。在太原城裏日偽機關大小漢奸們舉行的“歡迎閻長官勝利歸來”的大會上,閻錫山發表講話說:“行者”(即隨他流亡到晉西的人員)與“居者”(留在太原降日的偽職員)原係“一家人”,同樣有功。他還說:“‘行者’曾經8年跋山越嶺的辛苦,‘居者’亦受8年多的精神痛苦,千萬不要自劃鴻溝,互相隔離。我們共同的敵人是共產黨,要精誠合作,緊密團結,高舉槍杆,共同對付共產黨。”

然而,這時候閻錫山不會想到,僅僅3年多之後,太原便成了共產黨的天下——不僅止一個太原,整個中國大陸似乎都在轉瞬之間插上了紅色的旗幟。

在太原會戰中的諸多國民黨高級將領——衛立煌、傅作義、黃紹竑、陳長捷、鄧錫侯、李默庵、王靖國、孫楚、郭宗汾、李仙洲、董其武、孫蘭峰……他們後來不是成為共產黨的座上客,便是成為共產黨的階下囚。曆史給了他們要比常人豐富許多的人生空間。

1974年4月15日,已患癌症的周恩來總理來到北京醫院,探望處於彌留之際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周恩來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說:“傅作義先生,毛主席說你對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功。”此時已經不能說話的傅作義嘴唇顫抖著,眼裏閃著淚花。4天後,傅作義與世長辭。

1968年4月7日,是上海市政協秘書處專員陳長捷含冤去世的日子。他作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爭罪犯,原以為能夠安度晚年,最終卻沒能逃脫“文革”風暴。

10年前,正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陳長捷與同伴一起,來到武漢長江大橋工地參觀。麵對雄偉壯觀的橋梁工程,陳長捷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活到60歲了,曆四朝,走遍了全國,也隻看到鄭州鐵橋,還有號稱遠東第一的錢塘江大橋。如果和武漢長江大橋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以往建成的幾座橋都離不開洋人、洋技術、洋材料,總之是離不開洋字。武漢長江大橋靠的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這給了帝國主義一記響亮的耳光,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說到這裏,陳長捷已是熱淚滾滾。

1955年,在香港寓居了6個年頭的衛立煌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信,信上說,你在太原結識的朋友歡迎你回來。衛立煌一下子猜出,是周恩來。他的思緒拉回到山西抗戰的日日夜夜,往事曆曆在目。衛立煌當即決定返回大陸。他說:“我願意用我的餘年報效國家,我要革命,別的什麼也不想。”

兩年後的一天晚上,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舉行盛大酒會,歡迎來訪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毛澤東主席在座。席間,伏羅希洛夫見到了衛立煌,周恩來作了介紹。

伏羅希洛夫笑著對衛立煌說:“隻要我們團結一致,我們就是無敵的。”

周恩來話題稍稍一轉:“國共兩黨過去已經合作了兩次。”

這時,雄才大略的毛澤東以他超群的遠見,響亮地說:“我們還準備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

從那以後,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便成為海峽兩岸大多數中國人的一個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