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拉著甜甜的手,將她領到洗手台前,給她做示範,教她怎麼洗才不會將衣服弄濕。考慮到這是她第一次自己獨立洗臉,我將毛巾圍在她的脖子上,告訴她:“這樣你就不會將衣服弄濕了,你試一試。”
但是甜甜顯然不想接受我製定的規矩,她哭著將毛巾從脖子上扯了下來,扔在地上。我假裝沒看到,走進廚房,開始準備早餐,任由她發泄情緒。見我不理睬她,甜甜哭的聲音更大了,邊哭邊說:“媽媽是個大壞蛋!”我不為所動,因為我知道不管是扔掉毛巾還是說我是“壞蛋”,都是她的“小伎倆”,無非是想引起我的注意。
甜甜的哭聲在持續,廚房中的我看似平靜,其實內心很糾結,我想立刻跑過去幫她洗臉,不讓她再哭泣。但是想到剛剛立的規矩,想到假如因為愛而放棄規矩,這種愛也就變成了一種“毒”,最終受到傷害的隻會是甜甜。過了一會,哭聲停止了,我偷偷走過去看,發現甜甜正在刷牙,已經將臉洗幹淨了。
吃早餐的時候,甜甜仿佛忘了剛剛發生的事情,和我說了很多悄悄話,告訴我她一天的設想:想玩遊戲,想去遊樂園,想吃紅燒魚……這很符合孩子的性格特點,不高興的事情轉眼就忘記了。但我很清楚,她並沒有忘記我剛剛立的那條規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盡管有這樣的認知,但是想起甜甜的哭聲,我的心還是揪在了一起,害怕她有點想不開。
上學路上,我主動提起那件事情,希望能讓她徹底明白立規矩並不等於不愛她,正是因為愛她,所以我才不得不立這個規矩。我告訴她:“媽媽聽到你的哭聲其實比你更傷心,但是你要明白的是,正是媽媽愛你,在乎你,所以才會給你立規矩,希望你能自己獨立做很多事情,變得更加自立和強大。假如你確實不會做,或者有什麼難處,就告訴媽媽,以後不要再哭了,好不好?”
“我還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呢。”她聽了我的話,有些不好意思。我撫摸著她的頭,告訴她:“正是沒有養成這種習慣,所以你才需要練習。假如不做的話,就永遠也不會養成這種習慣。你小時候奶奶將吃的東西嚼碎了,嘴對嘴地喂你,現在你也希望這樣嗎?”
“不,那多不衛生。”甜甜回答。“洗臉也和吃飯一樣,你都上小學了,還要別人給你洗,咱們家沒這規矩,被別的小朋友知道了則會嘲笑你。以後奶奶再給你洗臉,你就告訴奶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能自己洗臉了’,好不好?”甜甜點頭。
在我看來,一個母親,假如隻知道疼愛女兒,卻不忍心去管教她,給她立規矩,那麼這樣的母親就算不上好母親。因為“養不教,父之過”,管教女兒,讓她遵守規矩,是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拉著甜甜的手,將她領到洗手台前,給她做示範,教她怎麼洗才不會將衣服弄濕。考慮到這是她第一次自己獨立洗臉,我將毛巾圍在她的脖子上,告訴她:“這樣你就不會將衣服弄濕了,你試一試。”
但是甜甜顯然不想接受我製定的規矩,她哭著將毛巾從脖子上扯了下來,扔在地上。我假裝沒看到,走進廚房,開始準備早餐,任由她發泄情緒。見我不理睬她,甜甜哭的聲音更大了,邊哭邊說:“媽媽是個大壞蛋!”我不為所動,因為我知道不管是扔掉毛巾還是說我是“壞蛋”,都是她的“小伎倆”,無非是想引起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