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女兒對規矩的敬畏之心(1 / 2)

“媽媽知道你寫的作業是你勞動的結果,你寫了很長時間,肯定不希望別人破壞它。寶貝,其實不僅是你這樣想,媽媽也不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被破壞掉。”我盡可能地將語言放輕柔,給她講道理。

“剛才你打擾了我的工作,破壞了咱們開始時約定的規矩。媽媽之前給你講過一次道理,但是你沒聽進去,沒有意識到規矩是嚴肅的,約定了就要遵守。後來媽媽在你的作業上劃了幾道,就是希望你能對媽媽的遭遇感同身受,明白規矩是有權威的,它需要被敬畏,逾越了就要遭受相應的懲罰。你能明白媽媽剛才的舉動嗎?”見甜甜低著頭,不說話,我繼續說道:“規矩和法律的性質是一樣的,不能逾越,假如輕視它,最終受到傷害的隻會是你自己。”

很多時候,很多道理其實女孩心裏很明白,但是在明白的前提下,她還是會犯錯誤,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控能力不強,也可能是女孩想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故意為之。但是不管哪種可能,在明知道有規矩約束的前提下,還要去碰觸,那麼我們就需要采取行動,突出規矩的權威性,讓她學會敬畏規矩。

記得有段時間,甜甜總是愛將我的東西藏起來,搞一些“惡作劇”。我包裏的鑰匙、手機,書桌上的書,經常會無故失蹤。我曾多次跟甜甜講道理,說如果你把鑰匙藏起來,媽媽就打不開門了;把手機藏起來,別人就聯係不上媽媽了,但是效果卻微乎其微。有一次,我在寫一篇教育文稿的時候,需要查閱一本書,但是我找遍了整個書房都沒發現那本書的身影。想起甜甜的“前科”,我問她:“你動沒動我的書?”她很自然地回答我說:“沒有。”但是後來我還是在她的床墊下找到了那本書,那一刻我很氣,本想將她的課本藏起來,“以牙還牙”,讓她也品嚐一下著急的滋味,但是轉念一想,我覺得應該給她樹立個規矩,並讓她敬畏這個規矩,這樣效果才是最好的。

於是我拿著那本書離開了甜甜的房間,等到氣消了之後針對甜甜這些“惡作劇”,我給她製定了幾條規矩,在電腦上打印出來,貼在了她的房門右側。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不準藏爸爸媽媽的東西,一旦違反了,沒收一周的零花錢。

當然,規矩製定出來後,甜甜還是觸犯了幾次,但是每次我都按照規矩嚴格執行。幾次下來,她對規矩開始有了敬畏之心,再也不刻意違背了。不僅是在家裏,她在學校違規的情況也少了起來,這讓我高興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對甜甜的教養過程中,我並不是簡單地盯著她的學習、個人特長,而是在向她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她最基本的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特別是對規矩的敬畏之心。

在我看來,教育的核心並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的人格,讓孩子懂得敬畏規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要有責任感。讓家中的女孩從小就了解規矩,敬畏規矩,按規矩做事,也許表麵上看起來像一種限製,但實際上是一種更為積極和重要的保護。

“媽媽知道你寫的作業是你勞動的結果,你寫了很長時間,肯定不希望別人破壞它。寶貝,其實不僅是你這樣想,媽媽也不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被破壞掉。”我盡可能地將語言放輕柔,給她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