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對象特質(1 / 1)

愛情的對象特質

愛情對象有時候是橫跨三界的,在神話故事裏麵特別多,例如白蛇傳。白蛇傳是一個人蛇戀的故事。男主角許仙在端午節去逛西湖,碰到兩條蛇變的美女,一條青蛇跟一條白蛇,然後就人蛇戀,生出了一個兒子許仕林。最後白蛇被法海和尚鎮在雷峰塔下麵,那個塔是真實存在的。故事情節很戲劇化,最後還是小孩變成狀元,請求上天釋放他的母親白蛇出塔。這故事的情節、角色都是很有象征性的。法海和尚象征傳統道德的力量,愛情在中國社會裏麵基本上是不被讚許的。很少人看到這個故事教訓之後,會認為人是可以跟蛇在一起的。人鬼戀就更不用講了,最有名的電影之一叫什麼呢?《倩女幽魂》——聶小倩、寧采臣。

三界指的是天地人的意思。愛情故事的主角不止是人,人死後可能還會變成樹木。有個故事簡單講是一個大臣跟他太太很恩愛,國王看了非常的嫉妒,就把這個大臣關起來,後來大臣就死了,太太被國王抓到皇宮裏,變成他的夫人,太太不願意,跳城牆摔死了。摔死以後,國王想要如何處理這兩個人。好心的大臣建議說:人死了把他們葬在一塊吧。這個皇帝說不行,他們違背我的意誌,一個葬在城頭,一個葬在城尾。結果呢?愛情的力量使得這邊長出一棵樹,那邊也長出一棵樹,然後那樹根連在一塊,這叫連理枝。不僅兩棵樹連在一塊兒,還出現兩隻鳥,叫比翼鳥。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裏麵就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是這麼一個典故。你為什麼不說下輩子我再來做你的太太呢?這是我們現代人說的話。古代人會說,下輩子做什麼我都要跟你在一塊兒,不是人形,是比翼鳥、連理枝,我也跟你在一塊。

白居易的《長恨歌》還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恨是很低的境界,愛是最高境界,超越三界的。“三生石上舊精魂”,石頭是我前世在那兒等著你。還有席慕蓉那首詩,以前誰都抄寫,“我是在佛陀許了多少誓,才變成一棵樹,所以你經過以後,那後麵飄的落葉都是我的熱情和相思。樹站在路旁,守著日夜思。”講得我都感動得不行。所以我變成葉子都伴著你,思念著你。

《詩經》裏麵有一句現在常常在婚禮上用的,這句話盡量不要用,因為這是個悲慘的故事。叫什麼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聽起來很浪漫對不對?但你知道前麵兩句是什麼嗎?前麵兩句叫“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什麼意思?這個男的被派去打仗,打仗失敗了,躲到林子裏麵,快死掉了,在樹林裏麵,忽然間想到自己的太太,想到當初。“死生契闊”,現在我馬上就死了,你還活著,我們隔得那麼遠。“與子成說”,想起當初我跟你的約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希望我能牽著你的手一起變老,但是現在我就要死了。這有什麼浪漫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隻看這兩句話是非常浪漫的,但是你別忘了那個故事,你的愛情沒有故事中的那種思念。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得拋棄兒女私情。這些專製的人,這些不太重視情感的人,就覺得你的犧牲是為了更大我的福利。

愛情的對象特質。有數量的單數、多數的問題;有單性戀、雙性戀、多性戀的問題。也有對象的性別特質:同性戀、異性戀。這些我們會在相關的地方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