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需要社會化的情感(1 / 2)

內心強大可以幫助選擇嗎?單靠個人主觀意願,是無法自動完成升級的。我曾說,在做出新的選擇時,人往往因為害怕不熟悉的未來,而故意在大腦中製造想象的風險。人生總有風險,任何時候,而最大的風險是待在原地。但是,這種精神鼓勵還是不夠。再說,多強大算夠強大?總不是出於生存偏見,說那些成功做出新選擇的人,內心最強大。很多特別自信的人,整個餘生可能都困在選擇的山穀裏。越是個人意誌強,越是西裝革履、頭頭是道,就越是脫離群體、遠離他人,也許越是難以做出明智的選擇。這些人僅僅靠自信、理性思考來做選擇,其中帶有太多個人主觀偏見,充滿很多不客觀的東西。一個人待著,內心就強大了嗎?越孤獨,人生的重要選擇可能越糟。越是參考他人意見、與他人交流、討論、確認,可能越好。個人主義、獨立思考、自主決定,這些話很動聽,但在人生選擇上可能很害人。

以前我很相信這種個人意誌力,覺得自己做不到是因為修煉不夠。但多少年來自己都做不到,我懷疑這不適合我,甚至,自控自律其實也不適合多數人。除非基因異稟,很多自以為自律自控的事,其實很可能是因為團隊和社交環境配合。因此,我現在反對鼓吹個人自律,強調圈子接納、夥伴群體的巨大推動力。你需要實實在在的人的鼓勵,你需要身邊有人提你一把,你才敢在選項的迷霧中走過去。沒有他們的鼓勵和認可,你可能無法確定要哪個。你的內心強大可能隻是偏執的代名詞。

這樣來看,非思考、非主觀意誌的東西,才是做出新選擇的主要動力。它是情感,同時還不是私人化的、單純屬於個人的情感,而是在人際關係的交流中被確認、被強化的情感,也就是社會化的情感。信任、共鳴、選擇,這是新選擇的三部曲。第一步是信任。對特定的人的信任,可以幫助你擺脫思考,你不需要再想,信任對方已經想過了,或者即使沒有想過,但對方已經做到了。第二步是共鳴,他們的想法說出了你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想法,他們的感受說出了你想表達而表達不出的感受。你曾經困在各種想法中,一片混亂,理不出頭緒,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為你理出了頭緒。你很難偏執地將所有可能選項全部試一遍,人生畢竟隻有一次,人生的很多事是很難重複的。這時,你會混亂、迷惘、無助,你會困守原地,不敢動彈。這時,就需要有個人出現,告訴你,我也曾經這樣迷惘;還說,這邊走可以的,我就這樣走過。你的心裏就踏實了,你就可以選定一個方向。這就是第三步,選擇。這個方向與其說是你個人選擇的,不如說是被你對人的信任推動的。你不是這個選擇的唯一作者,你所信任的貴人與你都是它的共同作者;你信任別人,讓別人接替你來掌管你的一部分人生進程。你需要信任和共鳴,來幫助你做出選擇,你需要這些感性的東西,它們直接推動著你。信任、情感、感性是選擇的指數爆炸的拆彈專家。膜拜、激動、震撼可以幫助你走出選擇的困境。

內心強大可以幫助選擇嗎?單靠個人主觀意願,是無法自動完成升級的。我曾說,在做出新的選擇時,人往往因為害怕不熟悉的未來,而故意在大腦中製造想象的風險。人生總有風險,任何時候,而最大的風險是待在原地。但是,這種精神鼓勵還是不夠。再說,多強大算夠強大?總不是出於生存偏見,說那些成功做出新選擇的人,內心最強大。很多特別自信的人,整個餘生可能都困在選擇的山穀裏。越是個人意誌強,越是西裝革履、頭頭是道,就越是脫離群體、遠離他人,也許越是難以做出明智的選擇。這些人僅僅靠自信、理性思考來做選擇,其中帶有太多個人主觀偏見,充滿很多不客觀的東西。一個人待著,內心就強大了嗎?越孤獨,人生的重要選擇可能越糟。越是參考他人意見、與他人交流、討論、確認,可能越好。個人主義、獨立思考、自主決定,這些話很動聽,但在人生選擇上可能很害人。

以前我很相信這種個人意誌力,覺得自己做不到是因為修煉不夠。但多少年來自己都做不到,我懷疑這不適合我,甚至,自控自律其實也不適合多數人。除非基因異稟,很多自以為自律自控的事,其實很可能是因為團隊和社交環境配合。因此,我現在反對鼓吹個人自律,強調圈子接納、夥伴群體的巨大推動力。你需要實實在在的人的鼓勵,你需要身邊有人提你一把,你才敢在選項的迷霧中走過去。沒有他們的鼓勵和認可,你可能無法確定要哪個。你的內心強大可能隻是偏執的代名詞。

這樣來看,非思考、非主觀意誌的東西,才是做出新選擇的主要動力。它是情感,同時還不是私人化的、單純屬於個人的情感,而是在人際關係的交流中被確認、被強化的情感,也就是社會化的情感。信任、共鳴、選擇,這是新選擇的三部曲。第一步是信任。對特定的人的信任,可以幫助你擺脫思考,你不需要再想,信任對方已經想過了,或者即使沒有想過,但對方已經做到了。第二步是共鳴,他們的想法說出了你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想法,他們的感受說出了你想表達而表達不出的感受。你曾經困在各種想法中,一片混亂,理不出頭緒,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為你理出了頭緒。你很難偏執地將所有可能選項全部試一遍,人生畢竟隻有一次,人生的很多事是很難重複的。這時,你會混亂、迷惘、無助,你會困守原地,不敢動彈。這時,就需要有個人出現,告訴你,我也曾經這樣迷惘;還說,這邊走可以的,我就這樣走過。你的心裏就踏實了,你就可以選定一個方向。這就是第三步,選擇。這個方向與其說是你個人選擇的,不如說是被你對人的信任推動的。你不是這個選擇的唯一作者,你所信任的貴人與你都是它的共同作者;你信任別人,讓別人接替你來掌管你的一部分人生進程。你需要信任和共鳴,來幫助你做出選擇,你需要這些感性的東西,它們直接推動著你。信任、情感、感性是選擇的指數爆炸的拆彈專家。膜拜、激動、震撼可以幫助你走出選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