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也沒有什麼住別墅、開寶馬的高要求,他隻求能吃飽穿暖便足矣。於是,他放下缽盂,趕緊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在那個不把人當人的年代,反,也許是窮人最好的出路。
朱元璋入伍後,因為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被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能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便傳播開來。
郭子興覺得朱元璋是個人才,便把他視作心腹知己,凡是有重要事情總是和他商量。還把義女馬秀英(即後來的大腳馬皇後)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
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從前的小名重八了,於是朱元璋就另起了名字“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一種武器)。
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攻城略地,越戰越猛,與此同時,各地的反元起義風起雲湧,如星星之火,迅速就成了燎原之勢。
就在劉福通建立了北方紅巾軍的革命政權的這個月,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郭子興病死了,緊接著他的兒子郭天敘和妹夫張天佑也戰死了。郭子興的部下便全部由朱元璋節製,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局勢越來越嚴重了,元政府決定再次起用劉基,撤銷了對他的處分,重新任命他為行省都事,命他回處州“平亂”。
雖然鐵飯碗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也不帶這麼玩的。需要的時候,就想起了你;不需要的時候,就讓你坐冷板凳。再說,元朝已經走向末路,這鐵飯碗也不是很保險的,沒準還會讓自己成為元朝的陪葬品。
人都是有脾氣的,想讓我伺候你,我還不樂意呢。
按理說,劉基應該擺擺架子,但他畢竟還是忠君愛國的,把國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對於朝廷的再一次任命,沒有講任何條件,把朝廷曾對他的不公都拋到了腦後,接受了朝廷伸過來的橄欖枝。
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馬上就要離開紹興了,想想自己在這裏三年的時光,讓人戀戀不舍,舍不得這裏的山清水秀,更舍不得在這裏交下的一幫朋友。
在離開紹興前,劉基特意寫詩:
湖山競奇麗,物產亦充斥。
交遊尚質儉,而不專華飾。
且有良友朋,時來慰岑寂。
全家免寒餓,幾欲忘旅客。
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自己此刻內心的感受,隻好用幾句短詩略表對友人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朱重八也沒有什麼住別墅、開寶馬的高要求,他隻求能吃飽穿暖便足矣。於是,他放下缽盂,趕緊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