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兒了?”
“洛陽。”
劉文靜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立刻令竇琮率領幾十精騎前去追趕。屈突通的軍隊人困馬乏,行走至稠桑的時候,竇琮恰好追到了他的屁股。屈突通是驚弓之鳥,見一煙人馬追來,以為是李淵大軍,立刻占據稠桑城結城自固,令士卒做好戰鬥準備,與敵軍殊死一搏。
然而,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命令,卻無法執行。當竇琮領著這幾十個唐兵與屈突通的幾萬大軍對陣的時候,屈突通發現,對方領頭的幾個人中,有一個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屈突壽。還未想明白,屈突壽就開口勸降。這一勸降不要緊,屈突通立刻激動起來,指著屈突壽的鼻子罵道:“你這個逆子,之前我與你是父子,現在我們是敵人!”
屈突通說這話完全是發自肺腑的,因為他的下一個動作證明了這一點。
他令弓箭手對著這幾十個人就是一陣狂射,但奇怪的是,屈突通的這些弓箭手都跟沒吃飽似的,箭頭連竇琮的毛都沒碰著。事實說明,弓箭手都是些很聰明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你永遠都不要去傷害不該傷害的人。更重要的是,此時的隋軍已經不是跟著楊廣收複江南的隋軍了,他們也都是普通人。
“現在京城已經陷落,我們都是關中人,去洛陽幹什麼?”
一瞬間,屈突通營造好的誓死報國的信念崩塌了。麵對隋末這樣一個惡心的時代,但凡腦子正常的,都無法忍受這種痛苦。於是,軍中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是啊,我們去洛陽做什麼?”
“我要回家!”
奇跡出現在片刻之後,幾萬隋軍麵對竇琮的幾十個騎兵,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舉手投降。屈突通早已淚流滿麵,見已經無法挽回,於是下馬,麵向東南方向拜了三拜,失聲痛哭道:
“臣力屈至此,非敢負國,天地神明,實所共鑒!”
言畢,領軍直奔長安。
等在長安的,是屈突通的家屬,還有一個顯赫的官職--兵部尚書。屈突通生性忠貞不屈,他投降給李淵,實屬迫不得已,不過,在這一點上,他完完全全敗給了自己的手下堯君素。諸位隻管記住,堯君素不是人,是神就可以了。堯君素善於治軍,因為治軍嚴格,所以他的手下沒有敢背叛他的。他絕對不背叛朝廷,哪怕全家人死光,全世界人死光,也不會。他的忠誠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水準,如果在治世,他就是蘇武;如果對手是外族,他就是嶽飛。然而,現在,他的對手是被隋庭壓迫得不成人樣的百姓。
剛到長安,屈突通就接到李淵的任命,目的就是策反堯君素。
屈突通帶著忐忑的心情見到了闊別已久的部下,見麵了,先摟著哭一把,然後才開始說正事兒。其實哭的時候也說話來著,但由於是哭,所以很難聽清對方在說什麼。堯君素隻知道屈突通嘴裏嘟囔的是長安被攻占了的事,這話一說出口,他也忍不住崩潰了。
哭完後,談正事兒。
“你看,君素,現在隋庭氣數已盡,百姓生不如死,你不如還是跟我,早作打算。”
“你是要我投降嘍?”
“是。”
堯君素突然指著屈突通騎的馬,暴怒道:“你看看你騎的馬,那還是皇上賜給你的,你怎麼就有臉跟我說背叛?”
“可是……”
“沒什麼可是,你背叛了朝廷,我不會原諒你的,你走吧。”
就這樣,屈突通走了,他曾經一度自責,認為自己不如堯君素,每說起此事都非常慚愧。他不知道的是,忠臣和良臣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對於一個已經壞到骨子裏的統治者來說,堯君素的這種忠誠就是罪惡。
不去洛陽是屈突通正確的選擇。
他如果有幸到了洛陽,一定會失望透頂。因為此時的東都已經斷糧好幾個月了,現在此地的米價已經漲到了三千錢一斤(折合人民幣每斤萬元),百姓餓死的占到三分之一。如果屈突通執意效忠楊廣,萬一部隊駐紮進去,除了餓死怕是沒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