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下卷 宋詞之二(7)(1 / 3)

①社有春秋之別。春社為祈穀之祭,日子選在春分前後(用甲日或戊日);秋社是報賽,即謝神還願。燕子每於春社時來,秋社時去。《雲溪友議》卷下“巢燕詞”條引歐陽澥詩:“翩翩雙燕畫堂開,送古迎今幾萬回。長向春秋社前後,為誰歸去為誰來。”這句略提社日已過,引起雙燕歸來,妙有遠神,對題目說來,亦不黏不脫,恰到好處。②“度簾幕”兩句,出燕子。“差池”兩句,寫雙燕。《青箱雜記》卷五引晏殊斷句:“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詩·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箋》:“謂張舒其尾翼。”③“相”,讀如“相看”之“相”,去聲。“藻井”,天花板上裝飾如井欄形狀,彩繪荷花菱藻之類。“井”和“水藻”雲以鎮壓火災。後來亦改用龍鳳花草其他圖案,今北京舊宮殿廟宇往往有之。張衡《西京賦》:“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圓淵方井,反植荷蕖。”這藻井之製作是否與後來的一樣也很難說,卻由來甚古。燕子喜住華屋,故詞語雲然。④寫燕子銜泥。“芳徑”,短句押韻。杜甫《徐步》:“芹泥隨燕嘴。”鄭穀《燕》詩:“落花徑裏得泥香。”⑤天陰欲雨,燕子貼地而飛,承上句來,今俗諺猶雲:“燕子擦地飛,出門帶雨衣”。或雲:“看‘芹泥’句,蓋狀雨後燕子銜泥,非欲雨也。”然江南春雨纏綿,其前後相際多不可分,兩說可參看。⑥鄭穀同篇:“亂入紅樓揀杏梁。”⑦《人間詞話》卷下:“賀黃公謂:‘薑論史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稱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賀語見賀裳《皺水軒詞筌》,薑語見黃昇《花庵詞選》引)然‘柳昏花暝’自是歐秦輩句法,前後有畫工化工之殊,吾從白石,不能附和黃公矣。”王國維說雖是,亦有些偏執。蓋上下片本不同。上片從正麵描寫燕子,“軟語商量”雲雲自為佳句。下片多從側麵,燕子與人的關係等來說,情形既複雜,則意思含蓄,風格渾成,亦是自然的格局。上下互成,前後一體,相比較則可,若爭論其孰為優劣,似無謂也。⑧唐時有長安女子紹蘭,托雙燕寄書,事見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這裏恐未必用這比較冷僻的故事。江淹《雜體詩擬李陵》:“袖中有短書,願寄雙飛燕。”⑨結句寫美人獨憑畫欄,反結“雙雙燕”本意,亦猶馮延巳《蝶戀花》詞:“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本篇為詠物一體極規矩工整之作,前人評讚甚多,不複征引。

高觀國

高觀國,字賓王,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有《竹屋癡語》。

菩薩蠻

何須急管吹雲暝,高寒灩灩①開金餅②。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桂花香霧冷③,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④。

【注釋】

①“灩灩”,見上卷皇甫鬆《采蓮子》之二注①。②杜甫《贈蜀僧閭丘師兄》:“落月如金盤。”杜以金盤喻落月,此以金餅喻初升之月。蘇舜欽《中秋鬆江新橋和柳令之作》:“雲頭灩灩開金餅,水麵沉沉臥彩虹。”賀鑄《遊仙詠》詞:“好月為人重破暝,雲頭灩灩開金餅”,即用蘇句,與本篇更近。看下文“今夕”雲雲,本篇當亦是中秋作,“金餅”或有月餅的聯想。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載北宋時王君玉(琪)詩:“隻在浮雲最深處,試憑弦管一吹開。”此詞說不需急管吹開,意亦相近。③“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虛半實。杜甫《月夜》:“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杜句“香霧”,意亦連月中桂,卻不曾說破。④用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句(見前薑夔《揚州慢》注),表示懷人之意。又“客醉倚河橋”,句法亦與韋莊《菩薩蠻》“騎馬倚斜橋”相似。用急管起,玉簫結,皆借音樂為虛擬之詞。

李從周

李從周,字肩吾,一字子我,號濱洲,眉州(今屬四川)人。精文字學,著《字通》。有《濱洲詞》輯本。

謁金門

花似匝,兩點翠蛾愁壓。人又不來春且恰①,誰留春一霎。消盡水沉金鴨②,寫盡杏箋紅蠟③。可奈薄情如此黠④,寄書渾不答⑤。

【注釋】

①“恰”,恰好。春光恰好,就要過去了,故下言“留春”。②“金鴨”,熏爐,猶玉鴨,寶鴨。見中卷李清照《浣溪沙》之二注①。③蜀箋凡十種顏色,稱為“十樣蠻箋”,中有杏紅的顏色。“紅蠟”,即紅燭。把信箋寫完,那時蠟燭也燒完了。“寫盡”以一語兼綰兩事。④“黠”,狡猾。⑤“渾不答”,全然不答、不理。本篇押入聲閉口,所謂險韻,卻字字穩當。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淳祐六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學士。有《後村長短句》。

沁園春

夢孚若①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②,訪銅雀台③。喚廚人斫就,東溟鯨鱠④,圉人呈罷,西極龍媒⑤。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⑥。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材⑦。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⑧。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⑨!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⑩。

【注釋】

①方孚若,名信孺,福建莆田人,曾三次出使金。看本詞結句雲雲,蓋追懷亡友之作。②《邵氏聞見錄》卷十九:“予嚐秋日餞客鹹陽寶釵樓上。”陸遊《對酒》:“但恨寶釵樓,胡沙隔鹹陽。”自注:“寶釵樓,鹹陽旗亭也。”宋時的酒樓,蓋以古跡為名,清乾隆十六年臧應桐修《鹹陽縣誌》卷五“宮殿”條:“寶釵樓,在縣前。《吉誌》:漢武帝建。”所雲《吉誌》,即明趙璉於明弘治七年所修之舊誌。詞關合近事,而兼有吊古意,故以寶釵樓與銅雀台作對偶;又因係漢代古跡,放在銅雀台之前。其用筆在虛實間。參看下注⑩。③“銅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曹操所建,與金虎、冰井共稱三台。建安十五年冬作銅爵(同“雀”)台,見《三國誌·魏書》卷一。這兩處都在北方,時中原已淪陷,故托夢遊以寄感慨。④“斫”(zhuó),以刃擊。“鱠”,細切生魚片,仿佛現在的“魚生”。切東海的鯨魚作鱠,誇大之詞,以抒憤懣。⑤圉,馬圈。圉人,養馬的人。“西極龍媒”,從遠西來的天馬,即大宛馬。《漢書·禮樂誌》載《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天馬徠,龍之媒。”應劭曰:“言天馬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⑥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見《三國誌·蜀書·先主傳》。“共酒杯”雲雲,蓋兼用白詩。白居易《哭劉夢得》二之一:“杯酒英雄君與操。”詞意借比作者自己和方孚若,追掉亡友與白詩意合。⑦燕南趙北,今河北、山西省。“劍客奇材”,《漢書·李陵傳》載陵語,這裏指北方的豪傑。⑧“畫鼓”,指街鼓、更鼓,見中卷朱淑真《清平樂》注之二④。“晨雞”,用祖逖聞中夜雞鳴起舞事,見《晉書·祖逖傳》。以醉臥,雖畫鼓如雷而不醒,卻被晨雞輕輕地喚醒了。晨雞的聲音,不必比畫鼓如雷更響,“如雷”亦誇張語。以壯懷未泯,雖街鼓不驚,而雞鳴便醒。下“誰信被”三字,言其意想不到也。一本“畫鼓”作“鼻息”,“輕”作“催”。“鼻息如雷”,出韓愈詩序,見中卷蘇軾《臨江仙》注③。⑨漢文帝對李廣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見《史記·李將軍列傳》。⑩以夢友而悼友,雖為本篇題目,實係借以寓懷。其敘夢境都在虛處傳神,用典作譬,多誇張之詞,仿佛讀《大言賦》,不皆紀實。如寶釵樓、銅雀台,不必真有其地;長鯨、天馬,不必實有其物;從車千乘,盡劍客奇材,不必果有其人。過片說到醒了,就夢境前後落墨。以醉眠而入夢,以聞雞而驚覺,借極熟的典故,點出作意。“歎年光”以下,硬語盤空,純用議論,引《史記》原文,稍加點改,自然之至。隨後在此略一唱歎便收。觀其通篇不用實筆,似粗豪奔放,仍細膩熨帖,正如脫羈之馬,馳驟不失尺寸也。有評劉詞為議論過多者,如從這篇來看,亦未必盡合,故詳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