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布造反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並齊國,占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漢王朝所有了。中策是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吞並韓國占領魏國,占據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勝敗就很難預料了。下策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而他本是原來驪山的刑徒,自己雖然做到了萬乘之主,但是隻顧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的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他選用下策。這樣一來,陛下就可以安心睡大覺,漢王朝無憂了。”蕭何頗為輕鬆地道。
“既然丞相這麼說,那麼丞相覺得誰來擔任此次戰爭的主帥比較好呢?”劉邦都快要失去耐心了。
“臣覺得,可以讓太子擔任主帥。”
蕭何賣弄了這麼久,最終說出了心中的理想人物,不過他的理想人選讓大家不敢苟同。
蕭何這句話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太子?”劉邦皺起了眉頭。
畢竟,太子曾經一仗下來就損失了十萬人,這個痛在劉邦心裏一直都沒有愈合。如今若再讓他擔任主帥,若再吃了敗仗,那該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這太子不想廢也的廢掉了。
劉邦考慮再三,覺得蕭何的提議欠妥。
“英布是天下的猛將,善於用兵作戰。那幫老夥計都是太子的長輩,讓太子去統率他們,好比讓一隻羊指揮一群狼,不會有人全力太子賣命的。再說,如果英布知道這種情況,一定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到時候這個爛攤子還得朕去收拾。說要,朕再吃吃苦、受受累,再上一次戰場吧。”劉邦道。
這是又要禦駕親征啊,看著已經滿頭白發的劉邦,李帥是真擔心劉邦死在出征的半路上啊。
李帥以為這次作戰,他不用參加了,畢竟,在劉邦那裏受了冷落,但結果,不僅李帥,還有火霹靂營也都被帶上了。也許劉邦是怕李帥的火霹靂營在長安搞動作,後院起火吧。
出征之前,劉邦廢除英布淮南王封爵,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並且調動巴蜀等地民兵守護長安,駐屯灞上。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劉邦親自統率大軍向東進發攻打英布的叛軍,留守的大臣們都相送到郊外的灞上。
再看英布,他原是項羽部下的猛將,所轄有的封地很大,並且經營多年。可以說經濟基礎雄厚,有足夠的資金供戰爭這台機器消耗。另外,英布還認為:劉邦年事已高,必定不會禦駕親征。天下最能打的不過韓信、彭越,現在都沒了,他就是天下第一。所以,英布對這次造反很有信心,即使不能和漢王朝平分天下,自己的封地也會固若金湯。
可沒想到的是,劉邦竟然再次禦駕親征,這一下子打亂了英布的計劃。雖然有了很大的壓力,但英布並沒有打算束手就擒,他率兵由淮南國向東攻擊荊國(首府吳縣),向北攻擊楚國(首府彭城),兩封國軍團不堪英步一擊,全線崩潰,造反派勢力空前壯大。英布以他無比的自信和剽悍夢想著改變一個王朝的走向。
“陛下,英布造反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並齊國,占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漢王朝所有了。中策是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吞並韓國占領魏國,占據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勝敗就很難預料了。下策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而他本是原來驪山的刑徒,自己雖然做到了萬乘之主,但是隻顧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的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他選用下策。這樣一來,陛下就可以安心睡大覺,漢王朝無憂了。”蕭何頗為輕鬆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