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因小失大,該彎腰時就要彎腰,當初先帝在白登山被圍,後來被迫和親,那是何等的屈辱?陛下如今不過是陪些錢財而已,若能換來長久的和平,也是賺了的。等大漢的經濟發展起來後,再發兵攻擊匈奴的老巢,一舉殲滅匈奴,豈不快哉?”呂雉說道。
“那就同意他們議和了?”劉盈還是有些不確定。
“內憂外患,居於首位的永遠是內憂,隻有解決了內憂,才能全力去解決外患。”呂雉意味深長地道。
“母後,那李帥無權無勢,不會翻起什麼大浪的。”劉盈道。
“可你不要忘了,李帥身邊可是有劉如意的,劉如意在代郡的呼聲越來越高,很多百姓都隻知道有劉如意,不知有陛下啊。大漢絕對不能容忍國中之國存在。”呂雉淡淡地道。
“朕明白了。”劉盈應道。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前線將士們英勇抵抗匈奴入侵的同時,朝堂上勾心鬥角的鬧劇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若劉如意和李帥知道呂雉如此算計,會不會寒心呢?
數日後,在代郡的樊噲接到了朝廷的回信,隻說了兩個字:同意。
樊噲趕緊召集眾人商討和談事宜。
“真是想不到,朝廷竟然同意和談了,真是窩心。”樊市人嘀咕道。
“不要說別的啊,既然陛下同意和談了,我們就要統一思想,做好和談工作。”樊噲提醒道。
“花錢買平安,這符合陛下的風格。”李帥也不屑地道。
“若是就這麼和談了,那先前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劉如意道。
在場的四個人,有三個人不樂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和談。
樊噲一看,急眼了。
“都不要亂說啊,這和談是陛下的決定,我們隻能執行。誰若是破壞和談大局,樊某第一個饒不了他。”樊噲不悅地道。
“樊將軍不要生氣,我們就是發發牢騷而已。既然陛下都定調了,我們也隻能執行了。”李帥道。
“唉,想不到陛下會如此畏懼匈奴。”劉如意有些失望地道。
“雖然這大漢的江山姓劉,但也不能這麼禍禍啊。”樊市人道。
“你們還有完沒完了?”樊噲怒了。
見樊噲發怒了,眾人都閉嘴不說話了。
半晌,樊噲才道:“你們以為我想和談嗎?可這是陛下的命令,我等若不執行,那就是抗旨,這抗旨可是死罪啊,搞不好要滿門抄斬的。”
“好,既然陛下都拍板了,我們執行就是。”李帥鬆口了。
樊市人與劉如意見李帥同意了,便沒再說話。
樊噲道:“你們放心,這個罪人讓我來做,我去簽訂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等回到長安,百姓要罵也隻是罵我。”
“阿爹。”樊市人叫了一聲,心有不忍。
畢竟,這種事不是什麼好事,做了的話,那就是汙點,樊噲的一世英名,也將因為簽訂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而被人詬病。
“不用再說了,就這麼定了。”樊噲最終拍板。
“切莫因小失大,該彎腰時就要彎腰,當初先帝在白登山被圍,後來被迫和親,那是何等的屈辱?陛下如今不過是陪些錢財而已,若能換來長久的和平,也是賺了的。等大漢的經濟發展起來後,再發兵攻擊匈奴的老巢,一舉殲滅匈奴,豈不快哉?”呂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