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趕圩買賣(1 / 2)

謙謙子書齋涵蓋蒙館、經館、書閣、食堂和宿舍等,工期相對緊張許多,除了那一紙告示招工的幾百餘人,即墨石玉還另行從京都聘請了專業的施工隊伍,浩浩蕩蕩的一群人走水路即日到達水淼村。

葛大爺後天就要開始忙活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把家裏的一切事物交給仟萬打理。

明個兒碰巧是鎮上的趕圩日,她提出到鎮上把野雞給換了銀錢,買些油鹽醬醋填補空缺。

圩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集市,農戶人家會在趕圩的這一天把自己家裏的農副產品拿到集市上賣,然後再購買生活所需的日用品。

“小丫頭,俺們明個兒起早些,正巧是圩日,村口的老槐樹下肯定不少人同去鎮上,俺順路拉上一趟,能掙上幾個銅板哩。”葛大爺臨睡前在東廂房門邊上喊了一句。

“知道了,你快些歇著吧。”仟萬腦袋有些混沌,嘴裏含糊的應了一聲,隨後,便沉沉的睡了過去。

曉星隱去了,天邊露出魚肚白的曙光,又一個黃金般的早晨臨來了村莊。

仟萬早飯做了幾貼香煎玉米餅,葛大爺吃過之後,又是一頓讚歎不已,原本她還想捎帶阿婆一塊兒出趟市集熱鬧一下,可是阿婆自從起身之後,不斷地咳嗽不止,也就隻能作罷了。

她留了個心眼,想著待會兒到了鎮上買些雪梨和冰糖,到時候給阿婆燉一盅雪梨湯,可以驅燥潤肺、化痰止咳。

葛大爺利索的將野雞用繩索綁緊了雙腳,擱在牛車一角,野雞生性活躍,仟萬挨著野雞坐一塊兒,防止它掙紮飛走了去。

“小丫頭,坐穩當了啊!”牛車在葛大爺一聲令下,緩緩而動,離開了小院兒。

一路顛簸,到了村口,一條寬敞的大道中央立了一株粗壯的老槐樹,彎彎曲曲的枝丫相互交錯,偶爾漏出一兩片淡淡的陽光,一層層蒼老的樹皮伏在樹幹上,靜靜地刻畫著歲月的痕跡。

樹下人影幢幢,好些個婦人堆聚一圈閑扯著日常瑣事,仟萬隱約聽見幾個清晰明了的詞語,話題無非就是圍繞東閭水氏的大少爺,忽然,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幾個農婦不約而同的掩著嘴低低笑了出聲。

前麵已經走了兩三輛牛車了,趕圩的村民實在太多,一趟接上一趟。“要去鎮上的趕緊咯,湊齊一車就走了!”葛大爺牛車一到,大聲嚷道。

那些個婦人聽見叫喊聲,三五成群上了葛大爺的牛車,一時間,原本空寥的牛車上被擠得滿滿當當,中間還放置了幾個竹籃,裏麵裝有自家養的土雞蛋。

葛大爺見人齊全了,長鞭一揮,牛車向著鎮上前去,三個女人一台戲,何況他這一車子全是女人,說過來道過去都是關於即墨石玉的話題,仟萬心中鬱悶,她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這時,其中一個身著青草綠粗布衫裙的小媳婦瞧見了角落的仟萬,一時覺得麵生,便開口問了句:“哪家來的小姑娘,從前沒見過呀,模樣兒真俊俏。”

仟萬淡淡一笑,禮貌的回道:“我是葛大爺收留的孩子,第一次出門,你沒見過也就不奇怪了。”一句話落落大方,沒有一般孩子的羞怯和扭捏。

那小媳婦聽後,見仟萬表情疏離,也就不好再叨叨了,她扭過頭再次加入了那一眾婦人的交談之中。

一段插曲消逝而去,牛車到達了五穀鎮,鎮中心全以青石板鋪築,兩旁分布著近百條縱橫交錯呈網狀的卵石巷道,高牆窄巷,古樸幽遠。

五穀鎮附近大小不同將近二十幾個村落,就屬五穀鎮最為著名,婦孺皆知,每到趕圩這一日,不光吸引了附近的莊戶農家人,還吸引了四麵八方的商販。

那些隱居逃避塵世、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盡數居住在這裏,足見這片土地的吸引力。

牛車上的人陸續下了車,一人給了一個大子,葛大爺喜滋滋的數著仟萬能一眼看清數量的銅板,點清楚以後他小心翼翼的裝進了裏衣縫製的錢袋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