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棲霞山(1 / 1)

蘇昆生和李香君在藍瑛的帶領下來到了棲霞山。棲霞山上有一座葆真庵,庵主恰巧是卞玉京,於是,蘇老和香君就暫住在葆真庵,藍瑛則到白雲庵尋找張薇學道了。

蘇昆生對卞玉京說:“江北兵荒馬亂,心中急切但不敢前行;我老漢的小曲,在這山中又毫無用處,連日打攪,心中非常不安。”

“蘇老說的哪裏的話,古人遠道而來,我應該盛情款待,隻是山上偏僻還望諒解。”

蘇昆生忽然想到自己還有一個絕活,就對卞玉京說:“我曾經以打柴為生,趁今天天晴,就讓我到嶺頭澗底,砍取一些鬆柴,供早晚炊飯之用。總比坐吃山空要強。”說著換上草鞋,拿著繩子、扁擔和斧頭準備砍柴。

卞玉京阻攔道:“這萬萬使不得呀!”

“大家一起度日子,我怎麼能偷閑?”說著就離開了,卞玉京關上門。

香君對她說:“我閑坐著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為什麼不找一些舊衣殘裳,交給我縫補。”“正好有件事情需要你幫忙。這月中元節,村中男女要到白雲庵為皇後周娘娘懸掛寶幡,願借你的妙手替他們織繡,也算是功德一件。”香君接過寶幡,洗手熏香,在寶幡上虔誠地繡上了鴛鴦。

“咚咚咚!”外麵傳來了一陣敲門聲。

卞玉京問:“誰在敲門?”

“我們是南京來的,要借貴庵安放行李。”

敲門的正是老讚禮、侯方域和柳敬亭。他們三人背著包裹,伴著澗水鬆風,也趕到了棲霞山,經過葆真庵時,便敲門詢問。

“這裏是女道主持,從不留客。”

柳敬亭說:“我們不是遊方野僧,暫住一下何妨?”

“對不住了,我們必須遵守祖師的清規。”香君也點頭說:“說得有理,在這裏比不得在青樓。”

“這是我修行的本德,不用理睬他們。時候不早了,我們去用齋吧。”

老讚禮還要敲門,侯方域阻止說:“既然她要遵守清規,我們也不必苦苦糾纏。前麵庵觀很多,我們再去訪問。”

三人離開葆真庵,沿路前行。一位道長手提藥籃從他們身邊經過。老讚禮問道:“老仙長,我們是上山做好事的,要借道院安放行禮,不知能否給個方便?”

道長停下腳步,凝望著侯方域說:“這位相公是河南侯公子嗎?”

柳敬亭說:“不是侯公子,能是誰呢?”

道長細看柳敬亭說:“老兄是柳敬亭吧?”

侯方域此時也認出了這位道長,吃驚地問:“哎呀!丁繼老,你為什麼出家了?”

“侯相公,你有所不知,我羞於做官,疏於妙工,就辭家修仙了。”

“原來如此!”

柳敬亭問:“請問你主持何山?”

丁繼之指著前麵一座山說:“前麵不遠有一座采貞觀,便是我修煉的地方,如果不嫌偏僻,請隨我暫住。”

“好呀!”侯、柳二人高興地答應。

“二位找到了棲身之地,老漢我就可以放心地上白雲庵商量道場之事了。”老讚禮辭別了他們離開了。

丁繼老帶領著柳敬亭、侯方域跨過白泉,登上紫閣。

侯方域指著前麵的溪水驚奇地說:“前麵這一道溪水,隔斷前去南山的道路,如何過去?”丁繼之笑著說:“沒事。靠岸那邊有一隻隻漁船,我們暫且坐在船中閑話一會,等漁翁到來,請他把我們渡過去;不到半裏,便是采真觀了。”三人一同上船,柳敬亭拿起竹篙說:“我老柳少年在泰州北灣,專以捕魚為業;這漁船是弄慣了的,讓我把大家渡過去。”

侯方域高興的鼓掌說:“好好!”柳敬亭在前麵撐著小船,侯方域對丁繼老說:“我和香君相識、相離,不知不覺已有了三年了。”

“是呀,香君入宮之後可有消息?”

侯方域滿臉愁容,沉重的搖了搖頭說:“哪有消息呀?”他從懷裏掏出桃花扇,對丁繼老說:“這柄桃花扇是我們的定情之物,小生時刻帶在身上,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她相見。”

柳敬亭回頭說:“前些日子皇帝逃走,嬪妃離散,香君也應該出宮了。等南京平定之後,我們再去尋訪。”

“唉,兵荒馬亂,隻怕難以重逢呀!”

小船繞過幾道彎,來到了一道竹籬笆前。丁繼老指著籬笆說:

“這就是采貞觀,停船上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