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死守彙率還是保護外彙儲備(1 / 3)

那麼這兩個人物對話,可能體現了以下幾個可能,第一是不由貨幣當局直接對話,可能更有回旋的餘地,體現了兩國政府的信心,而不是貨幣當局的信心;政府維穩,貨幣當局去操作,這個思路是對的。第二是兩國政府的對話,很有可能並非中國單邊說要對話,要穩定彙率,很有可能是美國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懷有戒心;美國人到如今的觀點仍然是人民幣不夠市場化,此次貶值損害他們的利益,不利於國際經濟的穩定,這次通話很有可能是中國政府在做解釋,表示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的決心。

其次人民幣彙率近期的貶值預期,的確對金融市場和國際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人民幣彙率進一步的走勢引發全球關注,也引發了美國當局的關注。中美政府之間的通話,明顯是給市場提供中美兩強聯手的信號,這是人民幣彙率穩定的最強大因素。2016年初人民幣大貶值後,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8.3%,滬深300四次熔斷、深跌16.4%。美股出現四年多來最大雙周跌幅,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分別下跌8.1%和10.4%,恒生指數跌10.9%。大宗商品在底部續跌,而且跌幅繼續擴大,布油下跌22.6%,跌破30美元br桶。而對港元造成的影響更是讓人擔憂,港元出現急貶,1月14日和15日兩日跌幅為1992年來最高。如此大的市場波動,非常類似於曆次國際金融危機前期的征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值的穩定非常重要。

最後由此人民幣可能再次走上死扛的階段,筆者曾經預計過2015年8月11日大幅貶值之後,央行采取的策略將是階梯式貶值,不過沒想到此次貶值會這麼快,中間隻隔了4個月多。筆者不能預計央行是否已經改變了這個彙率戰略,但是此次貶值至少階段性結束,人民幣仍將會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小幅波動,等待下一次大貶。

按照目前金融分析師的觀點,央行目前就應該死扛人民幣不動,維持穩定,尤其是維護一個穩定的預期,但其付出的成本是需要有大量的外彙儲備。

需要考慮未來麵對的問題是,可能央行通過消耗外彙儲備已經維護了一個穩定的彙率。但是整個經濟形勢在變,中美利差在收窄,美聯儲加息將一步跟進一步,中國經濟基本麵仍然在下跌,資金在外流,央行也許能維持短期的預期,但是長期呢,中期呢,何時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真正複蘇?中國的外彙儲備能維持到那天嗎?人民幣國際化從此是否功虧一簣?離岸人民幣市場還要不要?這些都是持有人民幣彙率穩定的人必須認真思考的。

央行貨幣寬鬆受製於人民幣彙率

2016年1月中旬央行召開商業銀行溝通會,提出在春節期間將提供6000億元的流動性,這個消息一出台就被媒體立刻理解為替代降準。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央行提供6000億元以上的中期流動性,有替代降準作用的含義。”央行為什麼總是不降準,降準為什麼這麼難?馬駿說出了央行久久未說的真心話:“如果過度采用降準的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的下行壓力,不利於穩定資本流動和彙率。”

那麼這兩個人物對話,可能體現了以下幾個可能,第一是不由貨幣當局直接對話,可能更有回旋的餘地,體現了兩國政府的信心,而不是貨幣當局的信心;政府維穩,貨幣當局去操作,這個思路是對的。第二是兩國政府的對話,很有可能並非中國單邊說要對話,要穩定彙率,很有可能是美國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懷有戒心;美國人到如今的觀點仍然是人民幣不夠市場化,此次貶值損害他們的利益,不利於國際經濟的穩定,這次通話很有可能是中國政府在做解釋,表示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的決心。

其次人民幣彙率近期的貶值預期,的確對金融市場和國際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人民幣彙率進一步的走勢引發全球關注,也引發了美國當局的關注。中美政府之間的通話,明顯是給市場提供中美兩強聯手的信號,這是人民幣彙率穩定的最強大因素。2016年初人民幣大貶值後,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8.3%,滬深300四次熔斷、深跌16.4%。美股出現四年多來最大雙周跌幅,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分別下跌8.1%和10.4%,恒生指數跌10.9%。大宗商品在底部續跌,而且跌幅繼續擴大,布油下跌22.6%,跌破30美元br桶。而對港元造成的影響更是讓人擔憂,港元出現急貶,1月14日和15日兩日跌幅為1992年來最高。如此大的市場波動,非常類似於曆次國際金融危機前期的征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值的穩定非常重要。

最後由此人民幣可能再次走上死扛的階段,筆者曾經預計過2015年8月11日大幅貶值之後,央行采取的策略將是階梯式貶值,不過沒想到此次貶值會這麼快,中間隻隔了4個月多。筆者不能預計央行是否已經改變了這個彙率戰略,但是此次貶值至少階段性結束,人民幣仍將會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小幅波動,等待下一次大貶。

按照目前金融分析師的觀點,央行目前就應該死扛人民幣不動,維持穩定,尤其是維護一個穩定的預期,但其付出的成本是需要有大量的外彙儲備。

需要考慮未來麵對的問題是,可能央行通過消耗外彙儲備已經維護了一個穩定的彙率。但是整個經濟形勢在變,中美利差在收窄,美聯儲加息將一步跟進一步,中國經濟基本麵仍然在下跌,資金在外流,央行也許能維持短期的預期,但是長期呢,中期呢,何時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真正複蘇?中國的外彙儲備能維持到那天嗎?人民幣國際化從此是否功虧一簣?離岸人民幣市場還要不要?這些都是持有人民幣彙率穩定的人必須認真思考的。

央行貨幣寬鬆受製於人民幣彙率

2016年1月中旬央行召開商業銀行溝通會,提出在春節期間將提供6000億元的流動性,這個消息一出台就被媒體立刻理解為替代降準。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央行提供6000億元以上的中期流動性,有替代降準作用的含義。”央行為什麼總是不降準,降準為什麼這麼難?馬駿說出了央行久久未說的真心話:“如果過度采用降準的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的下行壓力,不利於穩定資本流動和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