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時,當地的宗教則發展得更為廣闊。
我對這個有研究。因為我的爺爺,也就是我孩子的曾祖父,他曾經就研究過這些東西,到了我這代,我知道的更多,知道這一帶的阿育王寺廟,包括天童寺都是那個時候相繼建成的。
但是當時是沒有大乘佛教的痕跡,佛教之外,還有拜梁王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南朝的梁王,也是民間信奉的神祇。
後來民間習俗中的拜懺亦是從佛教衍生過來的,但是是有變化的。
其實是一個世俗的行為。這裏頭有很多規矩,也有很多讓人感覺到很詭異的地方。
拜懺的儀式,基本上是在民居中舉行,並不是在佛寺。上頭拜菩薩桌。
具體形式是,八仙桌上搭高台,形成一個框形的門,然後以水果、敬茶、糕點這些東西,作為祭品,這叫開懺,相當於請神和引薦。
這就是民間把佛教的一些東西吸納了,形成了自己的形式內容。
當時也有來自西方的一些宗教在這裏傳播。
其他的,像道教等,基本上是與民間的傳說交纏在一起。
互相之間,都有滲透融合。
民間祭拜的還有不少不是宗教中的的人物,僅僅是民間自發祭祀逐漸形成的民俗。
傳說中在當地修煉飛升的人物,也不是一兩位,對那地方後世鄉民的影響很大。
宋徽宗就題寫過:“丹山赤水通天”並且在山中那個地方,建了玉皇殿。
這其中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在大唐朝的時候,當時唐高宗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一觀一縣。
讓道教在當地得了勢頭。
此外,包括伊斯蘭教、東正教,還有摩尼教,都相繼在這地方發展。
我想我們兩家的祖上,這個兩家相結識的機緣,極有可能是因為雙方家族都信奉一個教派,才結識和交往的。
當然,我說的這一切,都是源於一些不能確認的猜想。
這對於當時還是孩子的我來說,都是聽大人們的,並沒有過多地想。
隻是知道,一開始說我們兩家信奉的教派是摩尼教。其實,後來才發現,這其實就是掛著摩尼教的幌子,並不是摩尼教衍生出來的一個小教派。
從曆史上看,這個門派,都可能不是教派。
是另一門古老的神說中的一種。
這神說,和教派是完全不同的性質的。
神說,更接近於原始巫術的崇拜,沒有那些個條紋規矩和律法界定。
更不會有完整的理論闡述。
我後來才知道,這摩尼教就是波斯古老的拜火教,唐時傳入東土,成為秘密團體。
因為傳教時,自身的勢力不夠,則采取了迂回的做法。
唐代依附佛教,宋代依附道教,元明清逐漸與其他宗教融合,後來則逐漸消亡了。
其實,這消亡,也是從表麵上看的現象。
並不是徹底絕跡了。
當時是在慈溪一帶,有這摩尼教的遺跡。
不過,我們各個家族共同信奉的這個神說,可不是在那兒。
南朝時,當地的宗教則發展得更為廣闊。
我對這個有研究。因為我的爺爺,也就是我孩子的曾祖父,他曾經就研究過這些東西,到了我這代,我知道的更多,知道這一帶的阿育王寺廟,包括天童寺都是那個時候相繼建成的。
但是當時是沒有大乘佛教的痕跡,佛教之外,還有拜梁王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南朝的梁王,也是民間信奉的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