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 25 章(1 / 3)

“肉色的短襪子太普通了, 我在巷子頭就看到有一家在賣。”宋一成說出自己的分析:“如果是顧客在巷子頭那家買了,那就不會再來我們這兒買了。”

反正兩家價格都差不多。

宋錦點頭同意。而且她發現能在自己家攤子上買東西的顧客,都是比較時尚的, 大多很年輕,二十多三十多歲。她們願意買的也都是這些時髦貨兒, 所以反倒便宜的普通襪子賣不出去了。

是她一開始批貨的時候想當然了。

宋一成皺眉:“姐,那可咋辦呀?足足三百雙呢。”

宋錦嘿嘿一笑, 把床上的錢收好, 美滋滋的:“先不管那麼多了, 我們這幾天, 總共賣出去三百塊呢。”

準確的來說,是三百零一塊六毛, 除去貨款的利潤能有一半多。而這才短短的四五天時間。所以, 先讓她樂嗬樂嗬吧, 那些頭疼事兒暫時放一邊——這也就是因為普通襪子雖然多, 但貨款小, 三百雙也就是一百塊不到,不然她現在就能急死。

“我想再去吃一次紅燒肉!”程泠很給麵子的拍掌,然後舉手要求。

宋一成想起那天吃到嘴裏的紅燒肉, 也雙眼放光。

“行,沒問題!”宋錦豪氣的一揮手, “等明天中午我們就去吃!”

第二天, 錦泠商鋪的營業額再創新高, 從一百一十二上升到了一百二十三。不過到了第三天, 就下降到了八十五,然後開始進入到了一個平穩期,差不多停留在了每天七十到八十左右。而且有一個比較好的循環就是經由人介紹過來的顧客開始逐漸的變多了, 說明它的口碑正在慢慢的傳播出去。這也和宋錦之前所期待的一樣。柳市並不大,時尚的年輕人們很容易就一傳十,十傳百,這可比做什麼廣告的效果都要好。

但!也是因為如此,她的東西需要常常換新才行。

一個禮拜後宋錦清點了一下貨物,給黎姐的bp機上發送了一條消息,留了公共電話亭的號碼,讓她打過來。

“阿錦,

你就要補貨了?”黎姐有點驚訝,恭喜她:“看來生意很不錯呀。”

“托您的福。”

和她寒暄了幾句,宋錦開始進入正題:“黎姐,之前的長筒絲襪,我需要再補一百雙,然後帶花的蕾絲錦綸短襪,需要補三百雙。”她詳細的講了一下自己的要求,讓黎姐務必給她留好貨,“可以的話我下午就給您去郵局彙款。”

長筒絲襪隻剩下五十雙不到了,她需要盡快補貨,因為郵局彙款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不是手上資金隻回籠了七百多,她本來都還想要多補一點。

“另外麻煩黎姐幫我去肥佬的攤上拿十把折疊傘一起寄過來。”折疊傘雖然賣得不快,但勝在利潤高,所以還是可以繼續賣一賣,接下來八九月份,都是盛夏期,不管是遮陽還是擋雨都能夠派上用場。

“唔問題。”黎姐答應下來,她的老客們經常會要求貨放在一起發,可以節省運費。如果是批得多,再加上看那人順眼的話,她是可以代辦的。

“還有一個事情想要麻煩黎姐,”宋錦有點為難,但還是開口了:“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新的時髦玩意兒,適合夏天用的,如果黎姐在市場上有看到的話,還請麻煩幫我留意一下。”

既然攤子上的大多數顧客都是時髦的年輕人,那肯定是愛好追尖兒追新的,她得很快的更新款式才可以留住她們。而柳市過去一趟廣州實在是有點遠,坐車要二十多個小時,車票和住宿費也不便宜。她不可能隔三差五的就去一趟。她知道本地的有一些攤主,是在隔壁城市的一個新起來的批發市場去拿的貨,但她看了一下,貨的款式和品質還是比不上南邊兒。

“最近流行的,就是太陽帽咯。”黎姐倒是不介意,和她說起最近流行的東西:“就像是《我愛夜來香》裏豔虹1戴的那個樣子,好靚啊。”

宋錦有點糊塗,這是什麼?黎姐也反應過來:“上次你來廣州,冇去過錄像廳的?就是香港拍的一部電影,好看的。”

錄像廳?柳市還沒有這個東西。宋錦聽黎姐描述,恨不得現在就在廣州

,可以好好的給自己補上一課。

“要不我寄個樣品給你咯?你看看,要的話,再來拿貨。正好那個檔口是我親戚開的,不過我可以保證款式和品質肯定是沒得挑的。”

“冇問題。”宋錦趕緊用粵語回答她。她上次在廣州簡單的學了幾句。

下午的時候她就去郵局給黎姐彙了款。把錢拿出去的那一刻,心裏也不是沒有擔心,要是黎姐收到貨不認賬的話怎麼辦?這可是幾百塊呀!要真出事了,自己接下來就難了。但最終還是心一橫,一咬牙把錢給彙了出去。她算是看清楚了,現在這年頭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要是自己瞻前顧後,可能就啥也幹不成了。

等到回來的時候,迎接她的不是女兒香軟的小身子,而是宋一成的鬼叫:

“姐——!我想好那些襪子要怎麼賣了!”

宋錦被他嚇一跳,摸了摸胸口,一個眼刀飛過去:“你給我小點聲,快被你嚇出心髒病來了。”

“媽媽,舅舅這次真的很厲害。”程泠跑了過來,這次沒有吐槽她舅,反倒誇了起來,讓宋一成非常的得意。

陸冬林在旁邊一邊縫衣服一邊笑。

“來,說說,想到什麼好主意了?”宋錦喝了口水,示意宋一成說下去。

宋一成這才開口,不知道為啥,雖然他現在已經比他姐要高出半個頭,但是麵對她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的慫。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挨揍的記憶實在是過於深刻,已經成為了條件反射。

“是這樣的,這些襪子吧,既然城裏人看不上,我們可以去鄉下賣呀。”宋一成湊了過去,“咱鄉下不是明天就要趕集了嗎?咱拿過去去集市上賣啊!就算是便宜一點賣完,那也賺了。”

這邊的習俗,每一個鄉在每一個月都會有一次集市,各個村的人從四麵八方的趕過來,因此也俗稱趕集。桂花潭村所屬的鄉,每個月逢農曆四和九就是趕集的日子。明天正好是二十四。

宋錦眼睛一亮。對啊!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這種襪子本來就不貴,雖然款式普通但實際

並不難看,質量也好,應該會很受歡迎才對。況且,集市上的攤位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