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工廠竣工, 嚴如玉和老楊都從柳市來到了鵬城。老楊還帶了老婆孩子一起過來,想著剪彩完成之後就一家人在南方玩幾天。
隨著他們一起過來的,還有小齊小李這樣的骨幹員工。公司大事情, 大家一起來參與一下才更有榮譽感和集體歸屬感。
宋錦讓行政給他們在莞城定好了酒店,然後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飯。
這些事情都有行政部門去安排。宋錦剛到南邊的時候, 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組建好新公司的行政和人事團隊,畢竟有很多瑣事以及後續的招工都要靠她們來。現在行政團隊的辦公場所很艱苦, 就在工地的附近租了一個舊房子, 暫時先應對著。等到工廠竣工之後, 她們就可以先搬進去了。
飯桌上麵大家都高興得很。
說實話, 像嚴如玉和老楊, 當初作為創建公司的人,對公司的藍圖是有過暢想的。但是, 像小齊小李這樣後續通過招聘進入到錦玉公司上班的, 一開始隻是抱著很樸素的想法:找一份工賺點工資來花,要不就是想把錦玉公司當成暫時的中轉站,等到時候國營工廠招聘,再去試試, 諸如此類。
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錦玉公司在這短短的六七年之內就能夠發展成現在這麼大的規模, 甚至還在南方開了分廠。連帶著他們也成為了大公司裏麵的管理人員, 薪資豐厚,福利優越。關鍵是還有上升空間, 有很多人都申請調到了南方來工作。而反觀以前羨慕的國營工廠, 現在卻是一片頹勢, 新聞裏天天裏嚷嚷著要讓國企改製,甚至是還有“重點扶持,其餘放活”的風聲1, 搞得一片人心惶惶。現在在縣裏麵,不,在整個市裏麵,人們隻要一聽說他們是錦玉公司的,而且還是老員工,就非常羨慕。倒是有幾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感。
錦玉公司招工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的艱難,這次嚴如玉就很輕鬆的從柳市招了
200個工人過來。本來她還要再多招一點,被宋錦製止了。宋錦有自己的考量,她不希望一開始就給莞城這座新工廠打上過於濃重的柳市的烙印,這樣會不利於其他地方員工們的融入,分批次或許會更好一些。
“我已經讓人給她們都訂好了車票,應該會在兩三天之後陸陸續續的過來。”嚴如玉邊吃飯邊說。
宋錦叮囑了一句後勤部的員工:“到時候你們要給人家安排好食宿,大方點兒,不要克扣別人。”
這些農民工來到城裏麵謀生打工。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農民進城,有人支持,自然也就有人反對。從客觀上來講,的確是帶來了很多環境和治安上麵的不好因素。他們在很多地方被稱之為“盲流”。但宋錦本身是農村長大,知道這些人之前的生計有多麼的艱苦。現在的他們,不過是用自己的腳步來丈量中國大地的不平等2。所以,宋錦總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自己的工人們好一點兒,過得有尊嚴一點。
相關人員趕緊點點頭:“放心吧,宋總,我們都安排好了。”
有之前在別的工廠裏做過活兒的行政難免在心中嘀咕,想著她們這位宋總有時候太婦人之仁了點,但又轉念一想,自己也是她的員工,老板寬厚總比老板刻薄要好。
接下來又聊了其他的方麵,沒辦法,這樣的聚餐到最後就很容易演變為邊吃飯邊談公事。
於是後來宋錦又在自己家請了一頓,不過隻請了嚴如玉和老楊一家。
這幾人雖然都知道宋錦在鵬城買了一套很漂亮的別墅,但也都是第一次過來,從裏到外的參觀了一遍,和吳枝花宋永豐剛來的時候一樣,驚訝得嘴都合不攏。
“你這還真是過上了紙醉金迷的資本家生活呀!”老楊驚歎不已。
這放在以前可想都不敢想。
“以前覺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已經是小康生活啦。”嚴如玉笑著說,“那時候看到電影裏麵,
美國人都住在花園洋房裏,有草坪,有遊泳池。嘴上批判這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是要腐蝕大家的思想的。但其實心裏一個個的都覺得很羨慕。”
這幾年,想要出國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各大西方國家領事館的門口永遠大排長龍。
“所以總設計師才說,我們自己也要建設小康社會嘛。”宋錦笑眯眯的給大家倒茶,“說不定再過個二三十年,也就實現了呢。”
她對國內的形勢還是持樂觀態度的,隻看這幾年自己身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知道時代的確是在前進。
嚴如玉點點頭。她們都是這波大浪潮的受益者,在大局觀和一些事情的立場上都有著一致的堅定。
老楊妻子對宋錦這套別墅和她現在的生活非常豔羨,打聽她是多少錢買的,怎麼買到手的。
宋錦猜到她的想法,笑了起來:“我這套還真的是湊巧,但是現在這個小區的別墅已經少有人出手,即使是要賣,還沒放出消息來,可能就已經被身邊的朋友給買走。我弟還想讓我留意留意呢,但真的就找不到第二套了。”
“不過,如玉,老楊,我覺得你們就算是到時候不在這邊長期工作,也可以考慮買一兩套這邊的房子。現在外麵也有一些新樓盤,你們可以去看看。真的,鵬城的房子肯定會升值的,你們隻要去南頭或者是樟木頭,看看每天排隊過關的人有多少,就知道,現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裏尋找機會。”
像她當時28萬買的這套別墅,據物業說,現在已經有人出到了50萬,但都找不到房源。
宋泠在旁邊狂點頭,以後鵬城的房子可比柳市的要值錢多了。她現在想想,她媽當時隻是帶著她們來鵬城旅了個遊,就買了一套別墅,是多麼的有遠見!
老楊妻子聽到宋錦這樣勸,一拍大腿:“我就是這樣想的。”她看向老楊,一臉嫌棄:“這不比你在柳市買一堆兩三萬
的房子要來的更值?而且以後孩子上學什麼的還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