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城池的人口慢慢發生了結構的變化——農耕人口漸漸遷出了城池,原野中出現了星羅棋布的村莊,城池漸漸變成了官署、士人、工匠、商賈聚居的處所和交易的中心。從此,土地和人口財富連在了一起。打仗也開始看重對土地的爭奪了,占地多少裏,得民多少戶,也開始成為戰勝的成果。戰敗者也以割讓土地,漸漸取代了割讓城池。
然則,在這熙熙攘攘的天下潮流中,洛陽王畿卻幾乎沒有變化。
就像洶湧波濤中的一座孤島,洛陽王城依然浸淫在萬世王國的大夢裏。國人依然住在王城之內,郊野井田裏依然隻有星星點點的耕屋與隸農破舊的茅屋。三百餘年前,周平王東遷洛陽時,周圍的王畿之地包容了方圓千裏的三川地區,天下諸侯稱為“千裏王畿”。三百餘年過去,洛陽王畿竟萎縮到了“方七十裏”,站在洛陽城頭即可一覽無餘,成了汪洋大海裏的一葉孤舟。盡管如此,洛陽王城裏的國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守著祖宗的禮法,守著久遠的井田,守著蒼老的王城,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而食,鑿井而飲”的永恒準則,淡淡漠漠地做著周天子的忠順臣民。
在這片王畿土地上,蘇氏別莊是顯赫的,也是孤獨的,無異於鶴立雞群,如何不令國人眼熱歎羨?在啟耕公田的大典之日,蘇氏兄弟鮮衣怒馬地奔馳在初綠的原野,又如何不令國人嘖嘖側目?但聞馬蹄聲中,洛陽國人特有的洪亮口音隨風飄來:
“四弟,張兄此來,卻是何意?”
淡漠一詞好。君民關係,多靠稅收、兵製、禮法等維係,若周室無力,則民雖忠順但疏遠。
“我如何曉得?這要二哥說。”
“休要多問,回去自然知曉。”
說話之間,三騎駿馬已經消失在綠色搖曳的柳林之中。
田埂的老人搖搖頭,一聲深重的歎息:“世風若此,國將不國了。”躬耕壟上的農人們也紛紛跟著搖頭歎息一番,無可奈何地開始了默默勞作。
蘇氏別莊的主人叫蘇亢,論原本身份,卻也平常得很,一個專門從事長途販運的生意人而已。那時候,生意人分為兩類,行商坐賈——行走四方采購貨物者叫“商”,坐地開店零售貨物者叫“賈”。這蘇氏一族本是殷商後裔,身體裏流淌著殷商部族駕牛車奔走天下的血液,做的自然是行商。殷商王朝被周人革了命,殷商部族的平民們卻遠遠沒有上層貴族那麼多仇恨與憂戚,依然是一輛牛車走天下,過著傳統的商人生活。但周人禮法嚴格,市易皆由官營,不許私人做生意,自然也就瞧不起商人。但周王室卻有罕見的冷靜,一則為了消磨商人的仇恨,二則也覺得商人周流四方財貨,對民生國計有好處,也就對商人網開一麵,允許他們在官營市易之外繼續做商人,並沒有一刀硬砍,強迫商人變為耕耘的農人。這一寬鬆果然見效,醉心於財貨積累的商人們一心奔走謀利,大大削弱了殷商貴族的根基力量。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能一舉平息殷商貴族管叔、蔡叔的叛亂,使周室河山真正安定了下來,不能說與殷商庶民根基的流失沒有關聯。
於是,城池的人口慢慢發生了結構的變化——農耕人口漸漸遷出了城池,原野中出現了星羅棋布的村莊,城池漸漸變成了官署、士人、工匠、商賈聚居的處所和交易的中心。從此,土地和人口財富連在了一起。打仗也開始看重對土地的爭奪了,占地多少裏,得民多少戶,也開始成為戰勝的成果。戰敗者也以割讓土地,漸漸取代了割讓城池。
然則,在這熙熙攘攘的天下潮流中,洛陽王畿卻幾乎沒有變化。
就像洶湧波濤中的一座孤島,洛陽王城依然浸淫在萬世王國的大夢裏。國人依然住在王城之內,郊野井田裏依然隻有星星點點的耕屋與隸農破舊的茅屋。三百餘年前,周平王東遷洛陽時,周圍的王畿之地包容了方圓千裏的三川地區,天下諸侯稱為“千裏王畿”。三百餘年過去,洛陽王畿竟萎縮到了“方七十裏”,站在洛陽城頭即可一覽無餘,成了汪洋大海裏的一葉孤舟。盡管如此,洛陽王城裏的國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守著祖宗的禮法,守著久遠的井田,守著蒼老的王城,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而食,鑿井而飲”的永恒準則,淡淡漠漠地做著周天子的忠順臣民。
在這片王畿土地上,蘇氏別莊是顯赫的,也是孤獨的,無異於鶴立雞群,如何不令國人眼熱歎羨?在啟耕公田的大典之日,蘇氏兄弟鮮衣怒馬地奔馳在初綠的原野,又如何不令國人嘖嘖側目?但聞馬蹄聲中,洛陽國人特有的洪亮口音隨風飄來:
“四弟,張兄此來,卻是何意?”
淡漠一詞好。君民關係,多靠稅收、兵製、禮法等維係,若周室無力,則民雖忠順但疏遠。
“我如何曉得?這要二哥說。”
“休要多問,回去自然知曉。”
說話之間,三騎駿馬已經消失在綠色搖曳的柳林之中。
田埂的老人搖搖頭,一聲深重的歎息:“世風若此,國將不國了。”躬耕壟上的農人們也紛紛跟著搖頭歎息一番,無可奈何地開始了默默勞作。
蘇氏別莊的主人叫蘇亢,論原本身份,卻也平常得很,一個專門從事長途販運的生意人而已。那時候,生意人分為兩類,行商坐賈——行走四方采購貨物者叫“商”,坐地開店零售貨物者叫“賈”。這蘇氏一族本是殷商後裔,身體裏流淌著殷商部族駕牛車奔走天下的血液,做的自然是行商。殷商王朝被周人革了命,殷商部族的平民們卻遠遠沒有上層貴族那麼多仇恨與憂戚,依然是一輛牛車走天下,過著傳統的商人生活。但周人禮法嚴格,市易皆由官營,不許私人做生意,自然也就瞧不起商人。但周王室卻有罕見的冷靜,一則為了消磨商人的仇恨,二則也覺得商人周流四方財貨,對民生國計有好處,也就對商人網開一麵,允許他們在官營市易之外繼續做商人,並沒有一刀硬砍,強迫商人變為耕耘的農人。這一寬鬆果然見效,醉心於財貨積累的商人們一心奔走謀利,大大削弱了殷商貴族的根基力量。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能一舉平息殷商貴族管叔、蔡叔的叛亂,使周室河山真正安定了下來,不能說與殷商庶民根基的流失沒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