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嶽之前生活平順,家中小康,對這些上層人物之間的關係知道的也是不多,此刻見有人給他解惑,連忙給鄭光又倒了一杯茶,讓他潤潤嗓子。
鄭光喝下一杯茶後,又繼續說道:“你們別看今天趙玨這麼凶神惡煞的,其實他也是個可憐人,三歲的時候就被他父王當作質子送到京城,從小長在太後膝下。太後對他十分憐愛,縱的他性子格外跋扈,聽說小時候在禦書房,就是連皇子都打過,但都被太後給遮掩了過去。所以今天鄒弟提了他父王,那是火上澆油,他們父子本就有嫌隙,也怪不得他後麵暴怒了。”
鄒耀文聽完這些也是有些懵,本來他聽別人介紹這人是恭王府的世子,他之前因為看過邸報,知道恭王近日因為蜀地發生民怨出現暴動的事情,讓皇上接連下了好幾道諭旨斥責於他,原本是想借著這個事情讓趙玨不要再惹是生非,誰知卻是適得其反。
作為官家子弟,對於一些他們家族中經常來往的幾家官員的情況那是了如指掌,可是若牽扯到了皇家或者說是錯綜複雜的京城官吏的情況,或許就連他們自家的長輩有時候都會走錯路、站錯隊,更別提他們這種連官場的邊都沒沾上過的學子了。
“這劉金鵬的祖父是大理寺卿,大理寺大家自然清楚,掌管天下刑獄,是天官貴人之牢。在京城當官的,任誰都要賣大理寺三分麵子,誰能知道下次禦史的彈劾奏章會不會波及到自身身上?就算自身夠正,家中親族子侄呢?更何況,劉大人的女兒惠妃娘娘極得盛寵,連她所誕下的六皇子皇上也是愛屋及烏。有這樣的家世,自然在京城中也讓人禮讓三分。”
“另外二人陳越彬和薛浩軒,陳越彬是鎮國公之孫,其祖上是開國功臣,得封一等國公公爵,世襲罔替到如今,雖然已然有些頹勢,但人家家中可是有丹書鐵券,就是為了不讓功臣寒心,隻要不做的太過,皇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薛浩軒家世在四人之中最低一些,一直到他祖父那代才開始發跡,通過科舉做了個京中小官,可他父親卻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現任戶部侍郎,是徹徹底底的黃黨,如今跟著黃次輔風光一時無兩。隻是你們別看薛家底子不厚,但是薛浩軒卻也不是一般的紈絝子弟,他們四人幹的十件壞事裏有八件是他出的主意,做完之後還讓人找不到地方訴苦,打落了牙齒和血吞也不過如此!如果你們真以為他們是普通的紈絝子弟那就大錯特錯了!”
給大家分析到這裏,鄭光也還有些心有餘悸,剛剛若不是林清想了法子,讓那阮玉姑娘下來解圍,就靠他們幾個想要硬碰硬把人保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聽到這裏就連一向方正古板的王英傑都麵露詫異,吃驚道:“我觀他們行事粗莽無禮,除了有個好家世,又有什麼過人之處?”
賈嶽之前生活平順,家中小康,對這些上層人物之間的關係知道的也是不多,此刻見有人給他解惑,連忙給鄭光又倒了一杯茶,讓他潤潤嗓子。
鄭光喝下一杯茶後,又繼續說道:“你們別看今天趙玨這麼凶神惡煞的,其實他也是個可憐人,三歲的時候就被他父王當作質子送到京城,從小長在太後膝下。太後對他十分憐愛,縱的他性子格外跋扈,聽說小時候在禦書房,就是連皇子都打過,但都被太後給遮掩了過去。所以今天鄒弟提了他父王,那是火上澆油,他們父子本就有嫌隙,也怪不得他後麵暴怒了。”
鄒耀文聽完這些也是有些懵,本來他聽別人介紹這人是恭王府的世子,他之前因為看過邸報,知道恭王近日因為蜀地發生民怨出現暴動的事情,讓皇上接連下了好幾道諭旨斥責於他,原本是想借著這個事情讓趙玨不要再惹是生非,誰知卻是適得其反。
作為官家子弟,對於一些他們家族中經常來往的幾家官員的情況那是了如指掌,可是若牽扯到了皇家或者說是錯綜複雜的京城官吏的情況,或許就連他們自家的長輩有時候都會走錯路、站錯隊,更別提他們這種連官場的邊都沒沾上過的學子了。
“這劉金鵬的祖父是大理寺卿,大理寺大家自然清楚,掌管天下刑獄,是天官貴人之牢。在京城當官的,任誰都要賣大理寺三分麵子,誰能知道下次禦史的彈劾奏章會不會波及到自身身上?就算自身夠正,家中親族子侄呢?更何況,劉大人的女兒惠妃娘娘極得盛寵,連她所誕下的六皇子皇上也是愛屋及烏。有這樣的家世,自然在京城中也讓人禮讓三分。”
“另外二人陳越彬和薛浩軒,陳越彬是鎮國公之孫,其祖上是開國功臣,得封一等國公公爵,世襲罔替到如今,雖然已然有些頹勢,但人家家中可是有丹書鐵券,就是為了不讓功臣寒心,隻要不做的太過,皇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薛浩軒家世在四人之中最低一些,一直到他祖父那代才開始發跡,通過科舉做了個京中小官,可他父親卻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現任戶部侍郎,是徹徹底底的黃黨,如今跟著黃次輔風光一時無兩。隻是你們別看薛家底子不厚,但是薛浩軒卻也不是一般的紈絝子弟,他們四人幹的十件壞事裏有八件是他出的主意,做完之後還讓人找不到地方訴苦,打落了牙齒和血吞也不過如此!如果你們真以為他們是普通的紈絝子弟那就大錯特錯了!”
給大家分析到這裏,鄭光也還有些心有餘悸,剛剛若不是林清想了法子,讓那阮玉姑娘下來解圍,就靠他們幾個想要硬碰硬把人保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聽到這裏就連一向方正古板的王英傑都麵露詫異,吃驚道:“我觀他們行事粗莽無禮,除了有個好家世,又有什麼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