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狀元(1 / 3)

結果這些奏折被永康帝一句話就打回去了:“朕為嫡長,先帝立朕為皇太子。”潛台詞就是我就是靠著嫡長才當上皇帝的,現在立我的嫡長子做太子,有什麼錯?朝臣當然不敢反駁這句話,反駁了這句話就是駁斥了永康帝的出身,吃擰了才敢再反對。

但是太子趙賢在眾朝臣的眼中,一直是一個資質平平之輩,胸無城府、手腕一般,當了三年太子,雖然無過,但也無功。可是這無功無過本身,對於身處太子之位的趙賢來說,就是一種“過”。

也正因為如此,馬叢文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計劃好的一切,都因為太子的舉動而毀於一旦。

太子趙賢收到了這些試卷後,依次仔細看了起來,不時地點頭表示認可,看完一份後就放到一邊。等看完四份之後再看第五份,就覺得果然是珠玉在前,前三的文章還能說不分伯仲,第五份開始水準就略有下滑了。

原本看到第六份,趙賢也有些覺得索然無趣了,正準備整理一下,呈給永康帝時,又退回了書案旁。

太子的貼身太監小穀子原本都想幫著上去端托盤了,見太子殿下又退了回去,有些摸不著頭腦:“太子殿下?”

趙賢手朝著小穀子擺了擺:“本宮還是將這些卷子全部看完再去乾清宮吧。”

小穀子為人聰慧機靈,馬上明白過來原委:他家太子殿下最怕的就是皇上,在皇上麵前總是戰戰兢兢的,若是不把卷子看完,萬一到時候皇上問起話來答不好,那可就糟了。

隨即也不催促,連忙上前又倒了一杯茶,默默地退到一邊。

趙賢生於皇家,所受教育的方式和普通士子不同,一般翰林院官員給皇子上課,分為日講和經筵兩種。其中雖然也會講四書五經上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是講為君之道、為主之道,以史為鑒等等,並不需要去揣摩時文,講究格式韻律。如果說一開始看一兩篇策論還覺得可圈可點,越看到後麵又都是同一題材、大同小異的文章,就越覺得味同嚼蠟,況且事實上也確實是越到後麵文章越不好。這也是為什麼馬叢文會冒著風險將林清的卷子放到最末的原因。

可馬叢文千算萬算,沒算到趙賢怕永康帝至斯,硬著頭皮也要把十份卷子全部仔仔細細地看一遍。

又花了一個半時辰,趙賢才讀完了九份卷子,揉揉眉頭,繼續攤開第十份卷子。小穀子見趙賢已經在打哈欠了,連忙將茶水放置在趙賢手邊,趙賢也拿起來就想喝。可是這個端茶的動作卻靜止在了那邊,一直等到讀完了林清的文章後,才重重地放了下來。

林清的文章,就算是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看了,都忍不住熱血沸騰,恨不得將裏麵的方法一一拿來試驗,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更何況是太子這樣剛及弱冠的年輕人了!看完趙賢隻有一個想法——此人當得第一!

結果這些奏折被永康帝一句話就打回去了:“朕為嫡長,先帝立朕為皇太子。”潛台詞就是我就是靠著嫡長才當上皇帝的,現在立我的嫡長子做太子,有什麼錯?朝臣當然不敢反駁這句話,反駁了這句話就是駁斥了永康帝的出身,吃擰了才敢再反對。

但是太子趙賢在眾朝臣的眼中,一直是一個資質平平之輩,胸無城府、手腕一般,當了三年太子,雖然無過,但也無功。可是這無功無過本身,對於身處太子之位的趙賢來說,就是一種“過”。

也正因為如此,馬叢文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計劃好的一切,都因為太子的舉動而毀於一旦。

太子趙賢收到了這些試卷後,依次仔細看了起來,不時地點頭表示認可,看完一份後就放到一邊。等看完四份之後再看第五份,就覺得果然是珠玉在前,前三的文章還能說不分伯仲,第五份開始水準就略有下滑了。

原本看到第六份,趙賢也有些覺得索然無趣了,正準備整理一下,呈給永康帝時,又退回了書案旁。

太子的貼身太監小穀子原本都想幫著上去端托盤了,見太子殿下又退了回去,有些摸不著頭腦:“太子殿下?”

趙賢手朝著小穀子擺了擺:“本宮還是將這些卷子全部看完再去乾清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