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直搗黃龍 第八十三張 蒞臨大同
風雪迎麵撲來,這個冬天對於韓風來說,絕對不是好回憶。漫天飄舞的雪花,讓他蜷縮在暖和的馬車裏不想出去。而車外的隨從,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雪地裏。從臨安到大同的路,早已被鋪天蓋地的飛雪遮蓋,幾乎看不清道路,隻能順著路邊的指引前進。
路上看不到多少人。江北剛剛經曆大戰,老百姓都躲在家裏不願出門。隻要還有一口吃的,誰也不願意在這樣的天氣裏出來。長長的隊伍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腳印和車輪印,隨即,又被飛揚的大雪覆蓋。
離開了臨安的這段日子裏,韓風一直在關注著朝廷的動態。一切正如自己所料的那樣,朝廷在局部和平的戰略上,達成了高度一致。經過幾大衙門的研究,開春之後,對女真人的攻擊會繼續下去。勢必要把女真人趕到草原上去吃食!
韓風裹緊了大氅,縮在一角。腦海中不斷回憶起當年在草原上和鐵木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他說的沒有錯,如今的大宋,沒有一個將領能夠成為鐵木真的對手。對於這種天生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名將來說,打仗就像小孩子學走路學說話一樣自然。
既然沒有嶽飛、韓世忠這樣的將領和鐵木真匹敵,戰勝蒙古的希望就在國力上。事實上,漢人對異族的大勝,始終是建立在科技水平的發展上。曾幾何時,漢人遠逐匈奴,那是因為鐵製武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軍無論是在個人武力上還是在裝備上,都要領先於對手。匈奴人,被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打得一塌糊塗,留下‘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哀痛。
兩次河西戰役,漢軍把匈奴人打得丟盔棄甲。不但完全占據了河西,而平定了匈奴降軍的叛亂,將匈奴人一口氣打到漠北。
盛唐之時,唐軍的戰鬥力且不用說,在武器和國力上,均要領先於突厥人和中東各個國家。這才有外戰的大規模勝利!到了宋代,異族逐漸把武器水平趕了上來,遼國的軍備和大宋相比,除了在弓箭上有所吃虧,別的已經半斤八兩了。而弓箭這一塊,本來就是騎射民族的天賦。
現在的蒙古人也占據著這樣的優勢。他們精於騎射,完全沒有道德底線,屠城、掠奪,根本不會考慮占領之後的問題。在他們的腦子裏,凡是征服的地方,就都是奴隸。凡是抵抗的地方,都應該統統殺光。這樣的政策也直接導致了蒙古人是無法獲得民心的。但是,在冷兵器時代,暴力就代表著一切。什麼財富什麼文化,在血淋淋的屠刀麵前,連狗屁都不是。
如果想要對異族形成絕對優勢,就要在科技和武器上取得重大突破。漢人不能再拿著火藥來放煙花了。我們根本就奢侈不起。漢人應該做的,是把火藥拿來做成武器,無論是突火槍還是炸藥包,地雷還是土製手榴彈……這些才是抵抗騎射民族的法寶。
事實上,在人類的曆史,熱武器軍隊輸給騎射民族的,除了天災人禍的明軍之外,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明軍輸得實在是有些虧……內憂外患加上朝爭不休……韓風悠悠的張開眼睛,大宋要進入熱武器時代,並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完成的。武器需要試驗,也需要用戰鬥來研究合適的戰法。
譬如火槍時代的三段射擊法,又譬如長弓和火槍的結合,對付來去如風的騎兵……
正想得出神,車子緩緩停了下來,一騎飛奔而至,在車外叫道:“韓大人,再有三裏地就到大同了。大同守軍統製劉桂峰,派來兵馬在前方迎接。劉統製說他防務在身,不敢擅離職守,請大人見諒。”
韓風掀開車簾,沉聲道:“繼續前進,到了大同再說。”
韓風的心中,對這個劉桂峰由不得高看了兩分,這一路上,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知道韓風路過的,都帶著大包小包禮物,真金白銀前來拍馬屁,而且拍的叫一個濃烈。可這個劉桂峰,不但自己沒有來拍馬屁,還表示防務在身,不敢遠離。這年頭,把工作當成第一重任的領導幹部,已經是不多了啊!
車隊和劉桂峰的兵馬合在一處,緩緩朝大同走去。三裏路,在這會兒走起來,仿佛怎麼都走不到頭似的,天地間滿滿都是白雪,寒風呼嘯而過,刺得人臉都生痛無比。
好不容易到了大同城,大同的文官武將許多人都已經等候在城門口,寒冬臘月的,他們穿著厚厚的衣服,依然凍得臉色鐵青。許多身子骨並不算好的官員,甚至還在原地跳腳,希望能給自己帶來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