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本書的命運好。它不溫不火地銷售了半年多,突然契合上一個社會話題而走紅,庫存一銷而光,馬上加印了又加印。小說家受邀上過幾回訪談節目,給人談不上好壞的極其飄忽的印象,不過這不重要,緊跟著,他的小說賣出電影版權,在三流電影導演的口中他的才華要比他本人承認的多。電影拍得平平,可又確實帶動新一波銷量,將小說家推上暢銷書作者的榜單上遊。小說家趁著餘勇,出版第二本書,銷量為暢銷書的七分之一,不夠好,也說得過去。他就是在寫第三本書時,請求簽下他的社長暫時提供他一小塊寫作的地方。社長不是拘泥條規的人,愛交朋友。小說家在那時具備當朋友的資格了,他們討論過,在新書完成後,三本書要做成會引起關注、贏得獎項並賣得動的三部曲套裝出售,盡管它們之間沒有必然聯係,但一個恰當的命名會掩飾問題。小說家並且創新地建議,房租可以和新書預訂金相互抵銷,社長同意了。
“在出版社寫作,一定是很好的。”社長舉出上一代八個名作家的名字,“……像他們。以前的作家都是出版社的好朋友,雙方超越了金錢往來的關係,作家常和要好的編輯走動、交流,得到好的建議,寫出好書。”
“是啊。”小說家說。他不太想講人際關係,主要訴說他的租房初衷,“早晨九點來,晚上五點走,每天不受打擾,有規律地寫作。我想試一試這樣的生活。”
社長讚同,“那一定是很好的。寫書沒有別的法子,寫一百個一百字才有一萬字,寫二十個一萬字才有二十萬字,成為一本書。與其說作家掏出了二十萬字的天賦,不如說進行了二十萬字有效的工作。作家需要好好工作。”
小說家說,“是這樣。”
社長帶他走了幾層樓。樓梯欄杆每隔一段裝飾著彎彎曲曲的銅製的藝術化線條,抵到他們腳邊。他們的皮鞋以四個步點輪流敲擊黑色大理石,像兩雙手彈奏鋼琴的黑鍵。他們走了一節樓梯,又走一節,再走幾節。最後來到頂樓。“這裏不錯。”閣樓上的房間小,有個傾斜的頂,高處人能好好走路,最低的地方假如擺張書桌,人走近那兒離開那兒都要彎腰,坐在書桌跟前會坐得牢,能好好寫。他由衷感謝,“是工作的好地方。”
當初梧桐樹還不夠高,要從閣樓連下兩層樓,從那層樓的走廊窗前恰好平視樹頂。從樹頂再走下一層樓,到了觀賞梧桐樹高枝的最佳樓層,走廊最靠裏是茶歇室,他以喬遷新居報答房東的心情,贈送出版社一台中檔咖啡機,就擺在那裏,用它替換掉了可怕的速溶咖啡。不同品質的咖啡豆,他也曾提供過很長一陣。每天下午,當寫出點什麼後,他下樓做一杯咖啡喝,物物交換似的吃茶歇室常備的小餅幹。因為咖啡需求量大,出版社後來自購豆子,那不合他口味,他便不來喝咖啡,但仍來吃小餅幹,還有彩色軟糖。在樓梯上,在餅幹和軟糖附近,編輯們和他閑聊,雙方都清楚一些話題不要談:今天寫了多少字?已經寫了多少字?哪一天會寫完?編輯們的共識:隨便他,急也沒有用,談了會尷尬。他們不太誠懇但求客氣,聊聊真實的天氣和文壇的氣象,便去各忙各的。
但是這本書的命運好。它不溫不火地銷售了半年多,突然契合上一個社會話題而走紅,庫存一銷而光,馬上加印了又加印。小說家受邀上過幾回訪談節目,給人談不上好壞的極其飄忽的印象,不過這不重要,緊跟著,他的小說賣出電影版權,在三流電影導演的口中他的才華要比他本人承認的多。電影拍得平平,可又確實帶動新一波銷量,將小說家推上暢銷書作者的榜單上遊。小說家趁著餘勇,出版第二本書,銷量為暢銷書的七分之一,不夠好,也說得過去。他就是在寫第三本書時,請求簽下他的社長暫時提供他一小塊寫作的地方。社長不是拘泥條規的人,愛交朋友。小說家在那時具備當朋友的資格了,他們討論過,在新書完成後,三本書要做成會引起關注、贏得獎項並賣得動的三部曲套裝出售,盡管它們之間沒有必然聯係,但一個恰當的命名會掩飾問題。小說家並且創新地建議,房租可以和新書預訂金相互抵銷,社長同意了。
“在出版社寫作,一定是很好的。”社長舉出上一代八個名作家的名字,“……像他們。以前的作家都是出版社的好朋友,雙方超越了金錢往來的關係,作家常和要好的編輯走動、交流,得到好的建議,寫出好書。”
“是啊。”小說家說。他不太想講人際關係,主要訴說他的租房初衷,“早晨九點來,晚上五點走,每天不受打擾,有規律地寫作。我想試一試這樣的生活。”
社長讚同,“那一定是很好的。寫書沒有別的法子,寫一百個一百字才有一萬字,寫二十個一萬字才有二十萬字,成為一本書。與其說作家掏出了二十萬字的天賦,不如說進行了二十萬字有效的工作。作家需要好好工作。”
小說家說,“是這樣。”
社長帶他走了幾層樓。樓梯欄杆每隔一段裝飾著彎彎曲曲的銅製的藝術化線條,抵到他們腳邊。他們的皮鞋以四個步點輪流敲擊黑色大理石,像兩雙手彈奏鋼琴的黑鍵。他們走了一節樓梯,又走一節,再走幾節。最後來到頂樓。“這裏不錯。”閣樓上的房間小,有個傾斜的頂,高處人能好好走路,最低的地方假如擺張書桌,人走近那兒離開那兒都要彎腰,坐在書桌跟前會坐得牢,能好好寫。他由衷感謝,“是工作的好地方。”
當初梧桐樹還不夠高,要從閣樓連下兩層樓,從那層樓的走廊窗前恰好平視樹頂。從樹頂再走下一層樓,到了觀賞梧桐樹高枝的最佳樓層,走廊最靠裏是茶歇室,他以喬遷新居報答房東的心情,贈送出版社一台中檔咖啡機,就擺在那裏,用它替換掉了可怕的速溶咖啡。不同品質的咖啡豆,他也曾提供過很長一陣。每天下午,當寫出點什麼後,他下樓做一杯咖啡喝,物物交換似的吃茶歇室常備的小餅幹。因為咖啡需求量大,出版社後來自購豆子,那不合他口味,他便不來喝咖啡,但仍來吃小餅幹,還有彩色軟糖。在樓梯上,在餅幹和軟糖附近,編輯們和他閑聊,雙方都清楚一些話題不要談:今天寫了多少字?已經寫了多少字?哪一天會寫完?編輯們的共識:隨便他,急也沒有用,談了會尷尬。他們不太誠懇但求客氣,聊聊真實的天氣和文壇的氣象,便去各忙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