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 / 2)

有一次,肅順上奏章,鹹豐帝看後問:“這篇奏章出自何人之手?”肅順答:“家中西席湖南舉人王闓運。”鹹豐帝又問:“此人文采頗佳,為何不出仕?”肅順答:“此人非貂不仕。”鹹豐帝說:“可以衣貂。”

按當時的規矩,二品以上的大員和翰林才可以穿貂皮衣。翰林品級雖然不高,因為是天子門生,所以也可以享受這種待遇。從此,別人就稱王闓運為“衣貂舉人。”

同是文人,而且又是老鄉,還做過曾國藩的師爺,有了這層關係,去遊說曾國藩再合適不過了。

肅順為什麼不去找八旗軍、綠營軍,而要大老遠去找曾國藩的湘軍呢?一是他和八旗軍曆來不和,而綠營軍是死狗扶不上牆,隻好舍近求遠,找湘軍來幫忙了。二是湘軍已經威震天下,如果能把湘軍拉到自己的麾下,那麼朝堂就不會起什麼大風大浪了。三是他在鹹豐帝麵前一直為曾國藩說好話,自認為有恩於湘軍,曾國藩沒有理由拒絕。

現在先皇死了,大權交給了自己,兩宮太後隻是女流之輩,小皇上年幼無知,恭親王又沒有實權,不足為懼。思前想後,肅順都覺得拉攏曾國藩已經水到渠成了。

文人向來都比較清高,如果再加上傲氣,他們就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裏。王闓運就是如此,他向來以名士自居,所以,一見曾國藩,便語出驚人:“國家大亂在即,我為大人謀一良策!”

曾國藩雖然喜歡王闓運的文章,但對他這種傲慢的態度卻極為反感,道:“什麼良策,請賜教。”

王闓運接著說:“慈禧太後置先皇的遺命於不顧,將要和恭親王聯合,推倒8位顧命大臣,實行垂簾聽政。縱觀史冊,女子臨朝,國必大亂!當今天下形勢危機,如果肅中堂等輔政大臣倒台,則大清局麵將無人可收拾。”

曾國藩不想卷入這場宮廷政變之中,畢竟到底誰會掌握權力,還是個未知數,萬一賭輸了,這幾十年的奮鬥就會化為烏有,就連自己的生命也危在旦夕。於是,語氣平淡地說:“大人,言重了,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大清呢?”

王闓運道:“這場政變在所難免,如今湘軍唯一的出路就是進京申明垂簾違背祖製,支持8位顧命大臣。”

曾國藩心想:這分明是拉自己往火坑裏跳,這肅順真不是個東西,感覺自己不是慈禧和恭親王的對手,就拉我一個墊背的,我可沒那麼傻。現在,隻有把湘軍發展壯大,為湘軍找到一條光明大道,才是正道。

所以,思前想後的曾國藩最終選擇了按兵不動。

王闓運眼巴巴地等著曾國藩的回音,曾國藩笑著說:“肅中堂的恩德,我永記在心,但湘軍還是以消滅太平軍為首要職責,至於其他的,就愛莫能助了。”

王闓運知道自己的遊說失敗了,隻好起身告辭。

曾國藩的退出注定了肅順等8位顧命大臣遲早要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