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勝利後的危機(2 / 2)

鹹豐帝執掌朝政時,因為有恭王這座大靠山在,雖然遇到多方阻撓,滿蒙猜忌,但曾國藩還是很受器重,當然,還有肅順的大力支撐。鹹豐帝歸天後,肅順被處決,但位居議政王的恭親王把曾國藩視為心腹,給了他節製四省兵力的權力,使曾國藩一躍成為三藩之亂後,掌握最大軍權的第一個漢人。

現在,恭親王被慈禧太後趕下了台,難道是慈禧太後害怕恭親王利用湘軍發動政變?還是她討厭恭親王重用漢人,使湘軍成為大清江山的最大隱患?不管怎樣看,恭親王被罷免是曾國藩十多年間受到的最為致命的一次打擊。

畢竟,靠山倒了,天要塌的話,就得自己頂著了,這終究不是什麼好事。

曆代王朝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但曾國藩沒想到來的這麼快,現在恭親王都難逃厄運,自己一個小小的湘軍統帥會有好果子吃嗎?想到這些,曾國藩不寒而栗。

恭親王被罷對湘軍上下的震動不小,他們也隱隱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因為太平軍的滅亡,使湘軍沒有了對手,這支龐大的湘軍隊伍好像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一些湘軍的高級將領又開始鼓動曾國藩造反,在他們眼中,與其等著挨刀,還不如反了他娘的。但曾國藩不願意做類似於曹操、王莽等那樣犯上作亂的叛臣逆子,所以他也沒有造反的打算。

其實,更深的原因是,曾國藩從大清得到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處。三十年前,他還隻是荷葉塘鄉的一個農家子弟,地位卑微。如今貴為甲侯,榮華富貴,享受不盡,這都是皇恩浩蕩啊。

俗話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已經和大清穿一條褲子的曾國藩怎麼會輕易造反呢?再說,造反是有風險的。如果造反失敗,免不了要遺臭萬年,豬狗不如;就算成功了,過去所說的那些忠誠敬上之類的話,也都成了欺天瞞地的謊言,一生的抱負和名節都將不再存在,自己永遠也擺脫不了亂臣賊子的陰影。

還有,天京已經攻下,但百廢待舉,如果自己再樹起反旗,豈不又把千千萬萬的人重新拖入戰火之中?曾國藩作為一個忠實的儒家信徒,他不允許自己這樣做。

這注定了曾國藩隻配當相,永遠也當不了王。可是,刀已經架在了脖子上,如何才能消除清廷的疑忌呢?

擺在曾國藩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是擁兵造反,自立為帝;二是自剪羽翼,以求自保。多年的戰爭已經讓曾國藩徹底厭倦了硝煙彌漫的日子,他顯然不想再繼續打仗了。更何況他的身體和精力每況愈下,他已經沒有太大的興趣繼續爭權奪利了。

水滿則溢,月滿則缺,這是不可違背的規律。

雖然曾國藩對這支自己親手創建的軍隊也是滿懷感情的,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還是決定自剪羽翼,也許隻有這樣,才能再次換來清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