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俊童遇老叟 書生留孤人(1 / 2)

第一章俊童遇老叟書生留孤人

崇山峻嶺中。

山頭的白石崖上映上了一抹金黃色的太陽的光芒,天亮了。

半山腰掛著幾縷朦朧的霧帶,向山頂慢悠悠地飄去,黛青山巒逐漸清晰地展露出來。

這裏被人叫作郝家坡,坡上十有七八的人家都姓郝。

郝家坡上,成片的樹林中,夾雜著一塊塊拓荒而成的農田。從山上到山腳稀稀落落散居著幾棟房屋幾戶農家。清晨公雞打鳴聲悠揚清悅,遙相呼應,偶爾兩三聲狗吠夾在其中,給寂靜的山村帶來勃勃生機。

郝家,祖傳一排五間大瓦房,十分寬敞。隻可惜人丁不旺,隻有郝家裕一棵獨苗。

郝家裕飽詩書,是郝家坡上最能揮毫潑墨的人。其妻是回龍池彭家大院的長女,清麗可人,善良賢淑。雖未進過學堂,不能識文斷字,但自幼聽彭家大院的書聲郎郎,竟然過耳不忘,還能深解其意,成人後說起話來也是出口成章。與郝家裕成婚後夫妻恩愛,第二年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先出生的取名郝傳濤,小名濤娃,小手腕子套了一個銀鐲子;後出生的,取名郝傳波,小名波娃,小手腕子套了一個金鐲子。一家子愛若珍寶,全力愛撫,一對小子長得有紅有白,機靈健壯,特招人喜歡。所不同的是傳濤生性孤傲,你逗他玩時,隻是睜大雙眼看著你眨巴眨巴,不哭也不笑,一幅老成持重的樣子倒似乎在深究你的心態;傳波相反,活潑好動,隻要有人一逗,笑臉相迎,手舞足蹈,小嘴裏咿咿呀呀說個沒完,哈拉子流下來,惹得旁人笑彎了腰。

郝家裕多次科考落第後,漸漸心灰意冷。中年以後靜下心來,在家幫助父母經營那幾畝薄地,撫養一雙兒子。奈何父親在一場莫名的肝病中早逝,母親悲傷過度,不出半年也跟著走了。失去了雙親的郝家裕,隻得在自家屋裏開了私塾,收了方圓幾十裏十多個學生娃兒,開堂授課,賺點錢糧,以貼家用。傳濤傳波已是六歲的孩子,郝家裕允許其進堂跟班聽課,在課堂最後一排安放了一張長木桌,做了兩把比一般凳子高了許多的椅子,彭氏用舊衣衫裹著棉花做了兩個坐墊,這樣孩子坐在椅上才能寫字。海濤海波天資聰明,十來歲已經就超過了很多師兄的學習進度,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甚至論語山海經,都能背誦講解,傳濤的一手概書寫得蒼勁雄渾,深得父親喜愛;傳波卻愛畫愛詩,經常隨口吟出些自創的詩句,令郝家裕驚奇不已。本來辦這學堂,就有順便教導兩個孩子的想法,這兩孩子如此出眾,也不枉費郝家裕一番苦心。當別人誇讚這兩孩子時,那忍不住的笑聲表明了郝家裕喜愛的心聲。

一晃傳濤傳波兄弟已經十二三歲了。

那一天,天剛蒙蒙亮,傳濤從床上坐起來穿上衣服準備下床,傳波伸手抓著哥哥的衣服,說:“我也要起床,跟你一起去玩,等等我。”於是兩兄弟都穿戴整齊,雙雙走出了房屋。屋裏還是一片靜悄悄,海濤小聲跟海波說:“我們兩個去抬一桶水回來好不?幫爹做點事情。”海波點點頭。於是兄弟二人用父親挑水的扁擔抬著一隻空木桶,向水井走去。那條看家的大黃狗看著兄弟倆走遠,尾巴還在不停地搖動。

一段平坦的林間小路,路邊雜草樹枝已經被父親清理得幹幹淨淨。轉過小山包,前麵就是一條小山溝,溝裏就是祖上挖出的水井,水井上麵斜伸著幾枝樹丫,樹丫上掛滿著青滕。

從崖上沁出的涓涓細流,沿著陡峭的岩石嘩嘩地流下來,注入水井中,清澈透明。水井是一個在岩石上鑿出的石坑,蓄滿了山泉。海濤從水桶裏拿出水瓢,伸進水井舀水,不料一隻大大的黑蛙猛然從水中竄出,落在海濤腳背上,再一蹬,跳進了茅草叢中,沒有了蹤影。海濤驚得跳了起來,一腳踏向路邊,身體失衡,掉進了坎下的茅草叢中。海波看到傳濤掉進了草叢,一時不知所措,大叫:“哥哥,哥哥,你在哪?”草叢裏,驚魂未定的傳濤,聽到弟弟的驚呼,立即回應到:“我在草叢中,好象沒摔壞,你別怕。”

聽到傳濤的聲音,傳波心中稍安。草叢太深,傳波隻看到被拌倒的草慢慢地抬起了身子,卻怎麼也看不到傳濤的人影,於是說道:“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