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其中,不乏有著各大書院用來濫竽充數之輩。
稷下學宮的才子來自於五湖四海,遍布整個武朝的三十二道,像吳千尋這種才子多如牛毛,根本毫不為奇。
而學宮中真正頂尖的那一批才子,可是有著實力去競爭這次武朝狀元郎的資本。
周易看到場中這宏大的會考場麵,也是微微歎息,前世他在這個時候,已經家逢突變,而他早已被發配向了邊疆,直接與這武朝第一次恩科生生錯過。
這也是作為八絕道尊的他,自重生以來並不反對參加科舉的原因之一,因為他要彌補前世的遺憾。
周易抬眼望向高台之上,那裏有著稷下學宮最為顯眼的幾道身影,其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一位,就是當今京都徐家三代中最富有盛名的大才子,徐興安。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武朝第一次恩科的狀元郎就是他,但是這一世周易重生歸來,怎能讓他如意?
周易心中冷笑,徐興安,你害我與我哥哥前世的仕途被阻,這一世我是不會放過你的。
同樣的,今後的徐家也別想好過!
這次的學宮會考總共分為三場。
第一場考死內容,涉及諸多方麵,而且知識麵也比較廣闊,但不過是一些固定的答案,隻需要平日之中死記硬背就好。
而第二場與直接沿用了前朝的慣例,乃是分為詩詞兩種,講究的乃是詩意與格律,根據固定靜物或事物,由學子自行描繪。
越是描繪獨到或是意境不凡的,越是容易獲得審考官的認可。
第三場講究的是治國策論,主要是衡量一個學子有沒有治國之能,是否可堪重任。
前兩場考試對周易來說輕輕鬆鬆,但是就第三場的策論而言,讓他有些不喜。
他主要以修行為主,並沒有沒有在朝為官的意思,也懶得去花團錦簇的追捧朝廷。
因為在的他心中,根本就沒有把武朝當一回事兒。
區區武朝不過一隅之地而已,就連這個小千世界,也不過是三千世界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存在。周易作為八絕道尊的時候,遊曆過諸多世界,自然對這方世界看不上眼。
況且在這武朝中,令江湖武者聞風喪膽的大武軍隊,對他來講屁都不是,頂多是一些強壯點的螻蟻罷了。
在他達到築基境界後,任憑你千軍萬馬,揮手一記神通下,定叫你血流成河。
……
不過這次武朝會試的意義重大,引起了朝廷足夠的重視,為了秉公執法,金陵城的所有官員不得作為本地的監考官,所謂監考官都是從京都方麵臨時抽調過來的。
就在學子臨進場前夕,都是要經過門前軍士們的嚴格搜身。
駐守在此的軍士們個個生的龍精虎壯,不可小覷,都是從大武軍中挑選出百戰之身的精銳。
更是由剛才操練軍士的那位將校親自把守著。
考場門前,如今是黑壓壓的一大群學子,都是急著進入,所以有些亂哄哄的。
將校如今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手提長戟,在長長的隊伍前後巡視著,冷喝一聲道:“給我安靜,敢惹事搗亂者,直接取消會試資格!”
而且這其中,不乏有著各大書院用來濫竽充數之輩。
稷下學宮的才子來自於五湖四海,遍布整個武朝的三十二道,像吳千尋這種才子多如牛毛,根本毫不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