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師,真的大勢不妙啊!(下)(1 / 2)

走了好一會,王雲才停下腳步,轉過頭來,神情複雜地說道。

“前些日子,《三海諸國誌》大火,眾人就跟看《山海經》和《鏡花緣》一樣,看個稀奇。益之你又接連在《京華時報》、《江寧時報》上發表了多篇文章,介紹海外的風土人情。我每篇都細細看過,記得我大順朝東邊海域,除了東倭和朝獻,還有流求島,耽羅島等島...”

“南海諸島,除了呂宋尼婆等島,還有爪哇、龜島。以及天竺、錫蘭等國之間的恩怨。嗯,我還記得,你以《鏡花緣》的筆法,說某某坐船遇到風暴,漂流海外,先是來到一串島嶼,上麵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應該就是仙家所說的蓬萊島。”

“那人在當地土人幫助下,搭建一船,揚帆出海,準備回中土,結果又遇到暴風雨,漂流至生洲北大陸的西海岸,一番遊覽後發現那裏是樹上流著蜜,水淌著牛奶,地裏長著糧食,山裏藏著黃金的富庶之地,應該是仙家書籍裏的瀛洲仙境。”

“而且那裏的土人與我等同膚同色,隻是語言不通,風俗不同,似是商殷遺民,滅國之後遷移此地,數千年去,斷絕往來後演化如此。”

“還說南海之巔,尼婆島東南五千裏,越過一長串的海島,有一大島,大如陸地一般,應該是仙家所說的元洲。元洲以南,還有一大島,終日風雪不斷,玄冰覆地,應是仙家所說的玄洲。”

“益之啊,到現在,我慢慢體會出你這些文章的用心。通過這些文章,販夫走卒看到了異國風情,奇聞趣事,有了飯後茶餘談資,也多了幾分向往之心。”

“我聽明夏說,甚至有秀才童生給報社來信,說那些個好的地方,朝廷怎麼不派人占了去!天朝這麼多人,遷些過去就好了。故土難離,不怕,朝廷不是有那麼多人犯嗎?全流放到那裏去,開墾荒地,也算是贖罪。”

聽到這裏,岑國璋也笑了,民間政治家,哪朝哪代都有。

王雲盯著岑國璋,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益之,在有心人眼裏,你讓我們看到了大順朝整個海疆的大致情況,也對整個世界有了一個初步了解。”

岑國璋心裏輕輕地長歎了一口氣,我費盡心思,小心謹慎,打了這麼久的埋伏,不就是讓朝中多些能看到世界的有識之士嗎?

王雲繼續說道。

“皇上讚許我王某是本朝第一實務官,某不自謙。相比那些清貴同僚,我不僅熟讀史書,朝中劄書谘文、邸報疏章,能讀的我都讀過。這些年,放糧、巡按、河工、閱軍,種種差事我都幹過。所以我朝的軍備海防,我也是懂的。剛才聽益之你這麼一點破,我想起此前見過的海防水師的種種積弊,頓時是芒刺在背。”

亡種滅族,華夏文明極可能在船堅炮利下灰飛煙滅。

王雲聽岑國璋說出這個可怕的詞來,當時覺得猶如萬箭穿心。他在心裏反複推敲過,岑國璋說得這種情況,真得有可能發生。

可是他心裏那份讀聖賢書的驕傲,卻不願意讓他相信這個事實,所以此時的王雲,內心無比地煎熬。

“益之,”過了好一會王雲才又開口,此時的他,聲音有點嘶啞,也十分地低沉。

“遍數史書,異族入侵一次中原,三皇五帝傳下的文明就會動蕩一回。西戎入侵,周滅東遷,動蕩了一次;前漢末年,三國紛爭,五國十朝走馬換燈。中原大傷元氣,五胡亂華,又大動蕩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