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誰把細箏移玉柱(一)(1 / 2)

乾嘉三十八年夏至日。風清日朗,萬裏碧空如洗,是個好天氣。

我在都知監所在的北二所中謄抄入夏以來皇帝和兩位公主出行的記錄,以作備案。忽然聽到外麵有人輕喚我的名字。

我放下筆,打開門,見來人是禦用監僉書孫澤淳。

他探頭看了一眼門內,看並無旁人,一把拉住我笑道,“這大熱天兒的,別人都脫滑涼快去了,又把差使派給你。偏你最勤儉,由著他們欺負。”

我低頭笑笑,知道他此時找我必有緣故,便問他尋我何事。孫淳澤麵露為難之色,“今兒武英殿新進了一批畫,說是哪個獲罪的大員家抄沒的,裏麵有一副看著像是五代李成的茂林遠岫圖,卻偏生沒有落款。我們那位夏掌印就說這畫不是李成的,我們幾個誰也不敢確定啊,可是那畫是真不錯,要說假也有點可惜了的,所以想請你辛苦走一趟給去看看,要是真的話那可是寶貝需得在武英殿好好珍藏。”

我心裏微微一動,李成的山水畫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在當時有畫作古今第一的美譽。

我對他的畫向往已久,偏偏宮裏收藏他的作品並不多。我自然心裏有些癢,且也不是第一次隨孫澤淳去禦用監相看畫作了,於是便欣然答應。

彼時我尚不知道,我的人生會因為這一副茂林遠岫圖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我隨孫淳澤進入武英殿時,那副畫正懸掛於殿中。

禦用監掌印夏無庸站在畫前,周圍站了一圈禦用監的內侍。我走上前依禮拜見了夏無庸,他隻閑看了我一眼,並未多做理會,隨即道,“我看這茂林遠岫圖卻是真假難辨,全圖並沒有一處落款為李成,要如何能判斷這就是李成之作啊?”

我聞言,略微上前一步,仔細的看了畫中筆觸和留白處的題跋,心裏已經有了計較,便對夏無庸躬身道,“夏掌印,我以為此畫應是李成所做。

宋人曾雲李成的畫,墨潤而筆淨,煙嵐輕動,如對麵千裏,秀氣可掬。此特點在這幅畫中表現的極為明顯,此其一。

其二,此畫年代久矣,曾曆經南宋賈似道,元鮮於樞等人之手,雖未有款識,但後代收藏者多依據畫卷後部向冰,倪瓚,張天駿三人的題跋來將其定為李成之作。其中倪雲林得此畫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之事亦在其所做清閟目錄中有所提及。

如今此畫中確清晰可見這三人印鑒。所以以此推斷,當可以判斷其為李成之畫作。”

夏無庸略微輕哼了兩聲,剛要說話,卻見殿內走進了兩個人,正是當今皇上的次女楚國公主和她的近身侍女秋蕊。

我連忙隨眾人俯身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