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一、《聊齋誌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經典著作。作者蒲鬆齡(1640-1715),山東淄川蒲家莊(今淄博市)人,字留仙,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蒲鬆齡於二十歲左右開始創作《聊齋誌異》,成書在四十歲前後,之後又不斷增訂、修補,到五十歲時才全部完成。“聊齋”是他的書齋名,“誌”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二、《聊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四百九十一篇,分為十二卷。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矛盾,表達出了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強烈願望。

三、本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記錄各地奇聞怪事的故事。

四、由於此書用文言文寫成,給當代的讀者造成了一定的閱讀阻礙,所以此次出版全部采用了白話的形式;再者由於一些故事夾雜著很多封建的倫理觀念和宿命論的思想,所以我們在編輯的過程中,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將這些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故事全部刪去,隻留下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故事。